与国学典籍的海外传播相比,我们还没有系统的海洋经典的域外输出。但据林广云、王赟与邵小森等学者的调研数据显示:有28个国家、2097家图书馆馆藏《山海经》,31个国家、1756家图书馆馆藏《大唐西域记》,33个国家、2161家图书馆馆藏《佛国记》。这三本地理学科著作现在都归为海洋典籍,显然中国海洋典籍在海外有传播基础。我们可以粗略地对比大中华文库四大名著译本的情况,根据吕剑兰的调查,收藏《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英译本的美国图书馆数量分别仅为76家、70家、68家、64家。可见,我们有传播中国海洋故事的文化资源。
传统学术并没有针对海洋典籍的定义,现在相关论述多把有一定内容涉及海洋的典籍定义为海洋典籍,被归为此类的文献以地理学著作与游记居多,没有相关海洋的专论。我们以法国人高第的《中国学书目》、袁同礼的《西文汉学书目》与王尔敏的《中国文献西译书目》,以及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76年影印本、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检索为主,大致可探析中国相关海洋典籍文献国际传播的状况。
《楚辞》已有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罗马尼亚语、土耳其语等译文,在《天问》与《远游》中有相关海洋文化的内容。《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中讲海洋最多的著作。其节译本在1888年便有出现,全译本有三本。西方神话研究学者常常以《山海经》为蓝本,引经据典。《山海经》在不同国家流行的原因不同。在日本被其民众所追捧是因为契合日本的鬼怪文化,基于《山海经》,日本文化中产生了标志性的鬼怪形象。翻译过《山海经》这一系列的有英国汉学家翟林奈、法国汉学家康德谟、德国汉学家古恩赤、日本汉学家泽田瑞穗等;研究并出版专著的有英国汉学家倭纳、美国汉学家康儒博、日本的康井福顺与宫泽正顺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张华的《博物志》分类记载了山川地理、飞禽走兽、人物传记、神话古史、神仙方术等。《博物志》实为继《山海经》后的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填补了中国自古无博物类书籍的空白。法籍华人张馥蕊曾将其翻译成法文。《法显传》又名《历游天竺记》《昔道人法显从长安行西至天竺传》《释法显行传》《历游天竺记传》《佛国记》等,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1816年,德国人克拉普罗特在中国得到此书,并带回欧洲。1836年,法国汉学家佩尔·阿贝尔·雷穆萨就此出版了法译本《法显:佛国记》,此书开始流传于欧洲。随后,英国人比尔、翟理斯、理雅各均有英译本出版;1923年,翟理斯又出版了新译本。英文全译本先后出现过七部。对于《佛国记》的相关研究,有苏联学者奥西波夫于1948年出版的《十世纪前印度简史》,日本学者足立喜六的《法显传考证》,印度史学家恩·克·辛哈、阿·克·班纳吉的《印度通史》,巴基斯坦学者M.卡比尔的《巴基斯坦简史》,斯里兰卡史学家尼古拉斯、帕拉纳维达纳的《锡兰简明史》,印度尼西亚学者萨努西·巴尼的《印度尼西亚史》等。第一个翻译《佛国记》的中国译者是李荣熙,在1957年出版英译本。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据文献记录海外版本多达33种。
隋唐五代时期的《大唐西域记》,曾在日本流行,在法会上日本僧人会吟诵、讲授、引用此书。1857年该书有了法译本,1884年有了英译本。1912年、1936年、1942年、1972年,日本均有关于此书的有分量的研究专著或译著出现。1961年,“大唐西域记研究会”在龙谷大学成立。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在1894年由法国学者沙畹在巴黎出版法译本,书中有沙畹自己的注解,这是该书目前所见最早的西文译本。此外,该书还有俄文、英文与日文的译本。英国学者比尔、杜特分别于1911年和1962年节译了该书,1986年,印度学者拉蒂卡·拉希里全译了此书。在东亚,日本学者于1940年、1942年翻译该书,印度尼西亚语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英译本的转译本。2018年,美国夏威夷大学学者Tasen Sen有译著详细介绍了书中的部分内容。
两宋时期,赵汝适的《诸蕃志》上卷记海外诸国的风土人情,下卷记海外诸国物产资源,是研究宋代海外交通的重要文献。《诸蕃志》记载了东自日本,西至东非索马里、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东岸中世纪诸国的风土物产,并记有自中国沿海至海外各国的里程及所需日月,内容丰富而具体。该书在19世纪引起西方学者的注意。德国汉学家夏德1870年来华,在华20余年,曾研究该书,后与美国汉学家柔克义历时6年完成了翻译。译著内容反映了12—13世纪中国和阿拉伯的贸易情况。1912年12月29日,《纽约时报》用了将近一整个版面报道并高度评价该译本。1930年,中国学者冯承钧校注《诸蕃志》还参考了这部译著。
元朝时期,李志常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主要记载了长春真人丘处机西行的经过,广受西方学者关注。1866年,巴拉第·卡法罗夫将该书译为俄文。此后,1867年,法国人鲍梯出版了法语译本。1887年,俄驻北京使馆医生贝勒士奈德所译的英译本在伦敦出版。北京大学所藏为该版本1910年的重印版,水平甚高,是中国学者注解《长春真人西游记》的重要参考书之一。1931年,阿瑟·戴维·韦利出版了英译本。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一部介绍位于柬埔寨地区的古国真腊历史、文化的中国古籍,海外影响比较明显。据侯松统计,《真腊风土记》已有法译本3部、英译本4部,德语、日语、韩语、泰语、柬埔寨语、越南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希伯来语译本各1部。1819年,法国汉学家雷穆沙出版了法译本。1902年,汉学家伯希重译《真腊风土记》。1918年,戈岱司撰《真腊风土记补注》。1931年,中国学者冯承钧将戈岱司的法文版《真腊风土记补注》翻译成中文,再次引起中国学界对此书的重视。1933年,戈氏再撰《真腊风土记再补注》;1951年《增订本真腊风土记笺注》出版,这是戴密微与戈岱司整理伯希遗作的成果。法国汉学家在该领域一直领先。日本学者在1936年出了译著,1972年有研究著作出版。1967年,纪尔曼出版了英译本。1971年,李添丁出版柬埔寨文译本,并在后面的两年里两次重印。另外,杂剧作品《张生煮海》中的哪吒、龙女等海洋神话人物形象,也曾引起德国学者艾伯华的研究兴趣。
明朝相关文献的海外传播较少。清朝时期《海录》口述者谢清高曾在清朝初年随西洋商船游历世界各地,成为清代最早放眼看世界的人之一,书中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汉学家裨治文在《中国丛报》1840年第9卷第1期介绍了该书,评价甚高,称之为“所见过的最好的航行书”。魏源的《海国图志》1851年传入日本,先后出现了23种翻刻本。1845年,该书传入朝鲜,被称为奇书,对朝鲜的社会变革也有较大的作用。《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镜花缘》在日韩较为流行,1840年洪羲福用古朝鲜语全译《镜花缘》,2012年现代韩语版本出版。从1946年到2020年,日本的相关研究论著24项。在欧美,翟里斯、埃塞尔·安德鲁斯、戴乃迭、白芝等人翻译过此书。《靖海氛记》在国内已失传,但英译本仍在。
综上所述,中国相关海洋文献的翻译史以外国人为主导,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从学科的角度看,海洋文献中的地理学著作远高于数学、农学等其他学科。中国海洋典籍在新时代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当下,中国国力逐渐强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彰显了大国担当。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访问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他指出,当前,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文化等合作日益紧密,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新时代,我们需要讲好中国海洋故事。
(本文系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研究”(FJ2021Z04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