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步伐 与人民共命运
社科界喜迎全国两会
2022年03月04日 08: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4日第2360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吴楠 王春燕

  春归万物生,策马踏新程。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2022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学界代表、委员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高度关注热点议题,致力于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社会需要相结合,回答好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重大命题,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1年,依法治国、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社会治理等是我国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话题,亦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耕的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作出修改,将“坚持全过程民主”写进法律。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拟将对地方组织法进行修改,其中一项重点内容就是把“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表示,202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建设成果丰硕,全党全社会的历史自信力、政治向心力、政治信任力和社会凝聚力显著增强。

  在经济领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人均GDP达到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实现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预期目标,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形下,能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崔学刚如此表示。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认为,这些成就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初见成效的体现,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切实成效,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宏大的改革实践进程注重扩大社会整体福利,推进经济实现健康、稳定、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提出,2021年,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房住不炒”制度化以及完善跨周期调控框架等内容,我国作出了一系列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夯实了经济长期稳健增长的制度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我国仍注重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民生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卫说。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约2.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国排名世界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马一德表示,这一切充分印证了我国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过去一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整个教育战线思考‘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等基本问题。”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操太圣举例说,2021年,新修订的《教育法》将我国教育方针再次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在高等教育领域,在“破五唯”的大背景下,高校开始重新修订相关管理制度,以多元化的标准评价学生、老师。在基础教育领域,“双减”政策的出台影响深远,有望改变以前专注应试、标准单一的教学模式,让教育教学呈现良好生态。

  深入调研解民忧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家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引发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各委员会积极组织相关委员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活动。2021年,钟瑛参加了全国政协民宗委组织的“关于促进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专题调研等。今年两会,她作为少数民族界别的委员,围绕“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切实增强民族领域意识形态反渗透免疫力和反分裂主义战斗力”提交了两份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也十分关注民族问题。今年,他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提交建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卓新平建议,应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统”及典型代表,形成鲜明的文化标志及品牌;应从中华文化战略大局通盘考虑,在思想、教育、社会、科研、文艺等领域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规划及具体举措,全面阐述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紧密关联。

  民生问题始终是社科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一老一小”问题是张卫近期较为关注的议题。他表示,我国依然存在基本养老保障政策体系不完善、托幼照护服务发展不足、各地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存在差异等问题,期待全国两会能进一步给予关注。此外,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医疗保障跨地域转移接续不顺畅等议题,也亟待切实解决。

  在经济领域,基于互联网发展应运而生的平台经济,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平台经济资本的无序扩张,扰乱了市场秩序,裹挟了人民消费意愿,存在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如何规范平台经济资本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成为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崔学刚建议,应当依法规范平台经济,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纳入“十四五”规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碳达峰碳中和切实推进,成为全社会各领域共同的努力方向。钟茂初准备提交《关于将碳排放额度作为“房住不炒”政策工具的提案》。他期待,将行政性限购手段转化为更为公平合理的“住房碳票”配额,来达成相应的限购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过去的一年,马一德主要围绕这“五大关系”开展系列研究,尤其重点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今年两会上,他将重点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关于推动建立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专利体系的建议》。

  教育乃国之根本,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保障,是中华民族行稳致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操太圣希望教育问题在今年两会上得到广泛关注。他表示,高等教育应更多思考如何满足不同人的潜能和发展需要,探寻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这就要求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分类评价。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应实现联动,两者应回到人才培养这一最基本的任务上来,达成共识,加强合作。我国就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何保障这些政策落到实处是下一步需要关注的重点。

  踔厉奋发新征程

  今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处于伟大时代的现场,面对实践发展的洪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才能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要在我国红红火火的改革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从而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我们要关注教育、社会、经济改革经验,并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提炼,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并在各种学术场合将这一声音传递出去。”操太圣说。

  张卫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理论著作和资本主义发展经验,而要充分考虑中国的社会实际。要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层,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深入研究,形成鲜明的、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

  在新时代,如何深入且有效阐释我们党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成就,推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学理研究,如何深刻梳理和提炼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社会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如何构建政治学研究和阐释新路径,是当前我国政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张树华提出,中国政治学界应坚持守正创新,提炼“中国之治”的价值内涵与核心概念,总结中国发展经验与理论结晶。主动设置议题,从全球视野和各国发展兴衰中启迪话语和思路,讲好中国故事。全面总结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以全面系统的观念把握我国发展方略和世界大势,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不断增强中国政治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门研究机构的学者,钟瑛认为,要高度重视将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有机融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存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助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体来说,一要注重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诠释中国实践、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经验,并针对当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二要注重强化史论结合的具体研究问题。注重中国国情尤其是社会制度特性和制度变革过程的内在机理探析,以开阔的视野和思路,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规律,探寻中国改革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三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逻辑进程与历史进程相统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在具体问题研究中尊重历史、客观评价,提炼、验证具有现实规律性的理论观点,探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趋势。

  山河万里锦绣,家国天下萦怀。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新时代拓展了中国发展前所未有的创造空间,汇聚了民族复兴高歌猛进的奋斗力量。前无古人的社会进步与伟大实践,给理论创新与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全国两会是团结进步的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盛会,代表、委员凝聚改革共识,心怀“国之大者”,共商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践行学术报国正当时!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