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学科不断发展
2019年09月27日 09: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9月27日第1787期 作者:张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史学百花齐放,各门历史学科都硕果累累。世界现代史学科也不例外,但它是一门新兴学科,常常不为读者们熟知,甚至其研究目标与学科功能也有待专业学者讨论。笔者是该学科中一名老学人,愿对学科的发展创新谈一些看法。

  现实生活迫切需要

  人类社会已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各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外部世界联系到一起。这就要求每个居民都必须具备世界知识,不仅要知道现在,还要知道过去,要有世界史知识,特别是最近的世界史知识。世界现代史是世界史的最新阶段,是世界通史的最后部分,通常从20世纪初讲起。以1945年为分界线,学者们通常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后一阶段通常又称世界当代史。这样,现代史、当代史都与国际时事现状紧密相关。但它又不同于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及国际关系现状的学科。其区别在于,世界现代史侧重历史,主要研究已经凝结了的史实和已盖棺论定了的国际人物。研究现状的学科则侧重正在活动中的事件与人物。

  世界史虽是在讲述外国史实,但又不同于专门研究某个国家的国别史学科。世界史不是各国史的罗列,它的特点是要有宏观视野、综合研究,注重世界性的大事件与人物,对各国的事件、人物也要用全球视野进行解读。一些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常常选择微观课题,对此可以理解,但绝不能停止于此,否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不是世界通史学科的要求。世界史也不等于外国史,因为它不仅讲述外国史,而且讲述中国史,其中主要讲中外关系,中国史在世界的地位、作用、影响和意义,要有助于扩大中国读者的国际视野,服务其观察世界、走出国门的需要。

  世界现代史学科得到确立

  1756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出版《论世界各国的风俗与精神》(中译本简称《风俗论》),标志着世界史学的诞生。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欧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世界资本市场的扩大,世界史学科在西方形成,出现了被称为“近代史学之父”的德国学者尼布尔·兰克及其主编的《世界通史》。接着,英法等国也有多卷本《世界通史》问世。这些世界史的特点是:第一,贯穿西欧中心论,兰克曾明确提出要以拉丁与日耳曼民族为主题来编撰《世界通史》。第二,用比较文化形态学的理论指导世界史研究,从而得出西方先进、应领导世界的结论。第三,没有现代史,甚至连此名称都没有。

  十月革命后,苏联学者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撰写历史,从而改变了上述状况。1946年,苏联高级党校一些教师将世界近代史第三部分(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史)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学科,称为“最近的历史”,汉语则译作“现代史”。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世界史学,通称“西洋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它都是大学历史系的一门主课。但是,这门课没有现代部分,个别老师讲一点现代史知识,但也很随意,不成体系。1952年,我国进行院系调整。翌年,召集有关专家确定各科的课程,史学领域仿照苏联的做法,将“世界现代史”确定为基础课之一,开始培养有关教师。因此,我国世界现代史学科正式建立于1953年。

  1956年后,中苏两党两国开始在诸多问题上有了分歧,60年代发展为大论战,两国关系恶化,这影响到诸多历史问题的重新解读。这一形势迫使中国学者不能不在世界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中有自己的特色,强调以毛泽东思想为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指导思想。1962年,由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4卷本《世界通史》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通史著作。当时撰写了现代史部分,但由于诸多问题尚在研究中,不便公开出版。因此,这部通史缺少现代史部分,是一大遗憾和缺陷。

  学科发展迎来春天

  改革开放使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79年5月,在安徽师范大学举行了世界现代史学科的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讨论了筹建我国世界史领域第一个学术组织——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的问题。同年8月,研究会正式成立。此后,国内的研究活动主要进行两方面工作:一是拨乱反正,对影响学科发展的“极左”思潮进行清理,同时继续清除苏联史学的不良影响。二是进行学科建设,对“二战”“冷战”“20世纪历史巨变”等专题进行讨论,编写各种教材、教学工具书及编译资料。从80年代中期起,吴于廑与齐世荣组织编写了6卷本《世界史》,其中5、6卷为现代史,这是我国第一部有着较完整意义的世界现代史著作。该书首次以20世纪初作为现代史的开端,突出历史整体化的形成。进入21世纪后,齐世荣又主编了4卷本《世界史》。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西方兴起了“全球史”和“当代史”热潮,改变了过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学状况。从2000年起,国际史学大会也提出研究“全球史”的概念和方法。这是历史学的进步,其成果和资料也值得我们吸收。但是必须指出,这与我国世界史尤其是世界现代史的教学研究有着本质差别。它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方传统史学的宗旨和特点。举例来说,它们注重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但并不重视其社会内部发展的作用,这与我们着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念背道而驰。它们继续讲述各文化形态的比较,尽管增加了东方史的比重,但仍认为西方先进、东方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美国《世界史》杂志主编杰里·本特利主编的《新全球史》自2000年问世后,一直是畅销教科书。该书从古至今共7个部分,1914年后的现代史仅占1/7。而在吴于廑与齐世荣主编的6卷本《世界史》中,现代史占了1/3;在齐世荣主编的4卷本《世界史》中,现代史占1/2。简单的数字对比,反映了中外学者的理念差异。

  持续加强学科建设

  世界现代史学科的兴起与发展,是新中国70年来无数成就中的一项。其学科建设方面必须持续发力,继续前进。世界现代史学科的研究目标,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指引教学与研究。同时要发挥通史研究的特色,揭示现代历史演变的规律和趋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外方针服务。

  目前,世界现代史有很多课题需要加强研究。诸如:1.科技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现代更加突出了。2.现代资本主义问题,它在20世纪进入垄断阶段,其腐朽性导致两次世界大战,但资本主义助推现代化与全球化,接着又产生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需要历史地全面分析。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问题,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苏联的解体需要实事求是的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念需要史论结合的论证。4.发展中国家的复兴道路问题,需结合殖民主义统治进行研究。5.国际关系问题,现代史研究的任务不是追逐国际事态的变化,而是解读其背景、明确方向。6.文化问题,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国际文化交流的兴盛是现代史的一大特点,对西方文化的演变要有历史的分析。7.生态环境问题,该问题虽产生于近代,但现当代更为严重,需作为新问题写入现代历史。

  总之,世界现代史作为史林中一棵新苗,其成长将任重而道远,需要有关学人不懈努力。

  (作者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