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1年12月21日 09: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21日第2313期 作者:

  编者按:12月15日,“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圆满闭幕。闭幕式上,42家中外智库首倡成立“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并联合各参会方共同发布“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北京倡议”。本版刊发此次论坛部分嘉宾精彩发言以及“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北京倡议”全文和智库网络首批名单,以飨读者。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 莫因·哈克:用单一视角衡量丰富的政治文明不是民主

  历史上人类一直在努力构建公正、平等、包容的政治体系。为了追求这些理想,人类进行了不同尝试,比如君主制、寡头政治以及绝对的独裁。但如今,民主对于许多人来说,象征着权利和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民主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亚洲、非洲、拉美许多曾受到他国侵占的国家,终于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全世界取得了民主的胜利,为人民的物质和精神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牢固确立了一项原则:政府没有公众支持,就没有合法性,因此就不能声称自己代表民众。民主促进了个人平等和国家间的平等,并试图消除仇恨、无知和孤立等人为的分裂。

  民主的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受到许多文明的赞颂。然而许多调查也发现,这一概念在不同的民主机构和治理体系中,表达可能有所不同。用地缘政治的单一视角,或者用狭隘的棱镜来衡量世界上丰富多彩的政治文明,这都是不民主的。

  真正的民主是从一个国家历史经验土壤中萌芽出来的种子,由其人民的共同愿望浇灌,并由该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培育。强行分裂各国,希望各国接受他国制度理念的做法,有违民主精神。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不是少数国家的私利。一个国家是否民主,归根到底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是由某个外国指手画脚、妄加判断。因此,企图把某种特定形式的民主强加于其他国家,这在过去从来没有成功过,在未来也必将失败。

  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都推动了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中国的制度保障了权力的和平过渡,中国的政策不断实现其经济与社会目标。更重要的是,这告诉我们,国家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各方努力,本国体系可以建立自己的民主原则,享有人民的信任和善意。

  今年,巴基斯坦举办了庆祝独立75周年系列活动,在我们建国之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领导下,我们已经有了75年的独立国家史。作为民主国家,巴基斯坦坚信民主思想,并努力建立一个多元的进步社会。巴基斯坦的民主旨在建立一种公正的制度,使人民能够自由追求幸福,并将个人愿望与国家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为了丰富民主经验,巴基斯坦希望向世界各国学习,特别是中国,因为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兄弟和全面战略伙伴。

  印度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叶文:多样的民主提升全球治理效能

  民主是关于人民思想、人民作用、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讨论和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民主不仅是价值观,也是治理方式,是制度建设和运行的方式,与其他哲学观念和意识形态一道,用于管理国家事务、增进民众沟通和社会包容,推进全球治理。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民主是民族国家间建立共同理念的唯一标准。但民主本质上只是一种辅助力量,不可能成为民族国家间建立团结关系的根本依据或唯一标准。例如某些民主国家腐败丛生、政党私利取代人民利益,正处于十字路口。因此,要超越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不能强制规定遵守某些规则就是民主,不遵守某些规则就不是民主。人们对民主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民主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没有唯一固定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没有哪种标准能够适用所有的思想、社会、民族和国家。每个民族、国家都有自身独特的地理、历史、社会、文化条件,拥有独特的民主实践,民主因此丰富多彩,全球体系和全球治理因此缤纷多样。

  民主是推进国家间合作、协商、交流的重要媒介,是衡量和规范国家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民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是具有多样的思想、多样的信仰和多样的互动方式,这种多样性有助于促进社会之间、领导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民主不断发展壮大。

  因此,每个国家都可以有不同的历史观、优先事项、发展方式等,并努力把民主理念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强大力量。当由不同民主形式激发的强大力量在全世界争相涌现时,世界将会看到更多的互谅互让、更多的理解、接受、包容。当一个民主国家说自己的民主与另一个民主国家不同,对方也应当能欣然接受,双方都要深刻理解,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类型的民主,不同类型的民主并不意味着不民主,更不意味着拥有不同民主类型的国家不是民主国家。

  因此,全球治理的基础在于多样性,在于接受差异性,在于提高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包容性,在于他们正确看待彼此和推进彼此的关系。民主的意义就在于它应该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出现,全世界应该提倡不同的民主表现形式,在全球治理中尊重民主的存在。民主能够使得21世纪的全球治理变得更有意义、更加强大,这就是民主的本质和成功之处。

  毛里塔尼亚前总理、毛里塔尼亚争取共和联盟主席叶海亚·瓦格夫:政治稳定与经济稳定无法分开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民主转型能够带来政治稳定。通过定期选举,尊重人权的方式实现权力的和平移交,能够实现国际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内部不同民族、宗教间的和谐共处。在这个过程中,公民原则和兼容原则超越了狭隘的从属关系。

  但事实表明,民主不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唯一和根本条件。要实现政治稳定,就需要能够满足人民需求的政治服务机构,需要对政府职能实施监督,需要实现社会诉求,需要坚持公民责任与义务的平等,需要保障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民主政体不能确保政治稳定的必然实现,这涉及很多中间变量关系。这些变量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包括政治需求与政治机构能力的平衡、政治结构的合理性、政治参与程度、立法权和执法权的关系、政党在民主转型中发挥的作用、制度建设中的腐败问题、临近地区内部转型相互作用机制等。

  经济稳定是政治稳定的外在体现,是吸引投资的首要条件。在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人民所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任何一个国家,政治稳定都无法与经济稳定分开讨论。

  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前副议长、前交通部部长、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 翁诗杰:美国是民主的反义词

  全世界一直以来的共识就是民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它不应该由任何一个国家垄断,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把自己想要的民主形式强加给任何一个其他国家。

  从这一角度出发,近期美国总统拜登所举办的线上民主峰会实际上是民主的反例。这个民主峰会的主要目的,是给全世界未来的民主发展划定一条路线,并且把民主作为一种地缘政治武器来攻击世界上其他国家。但是现在全世界仍然不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这样的时刻,拜登政府却利用“民主”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民主与不民主两个群体,通过发不发邀请来给各个国家贴标签。他们发出的邀请很多时候并不是基于一国是否民主,而是基于这个国家是否符合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

  之前国会发生动乱时,美国经历了非常巨大的民主退步。同时,美国在中国香港进行了大量内部事务干预,而且将干预公开化。很明显,美国在世界各地干预其他国家的内政,完全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这正是民主的反义词,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民主已经带来非常巨大的打击和损毁。

  民主是人类共同的价值,但是受到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影响,民主在全世界会有不同形式。所以,我们的共同责任就是把这种共同价值放在正确的视角之下。我们现在已经把问题拉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我们建立的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正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响应。

  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鲍里斯·古谢列托夫:发展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大势所趋

  广义的民主是指在公共生活各个领域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秩序,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各国国内实行的民主同等重要。各国议会联盟于1997年通过《世界民主宣言》,呼吁将民主视为一项国际原则,指导各国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国际民主原则不仅意味着各个国家关系平等,还意味着不论大小、强弱,都享有平等的发言权。

  国际民主原则应以国际法为准则,以追求人类共同价值为目标,所有国家的行为都必须遵守以民主方式制定的国际法准则,所有国家应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避免任何危及或侵犯他国主权、政治或领土完整、生态系统的行为。

  民主的前提是所有人平等参与国际法准则的制定,避免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破坏性行为,团结世界上维护人权、民主和法治的所有民主力量。只有在各国平等的情况下,彼此关系才能和睦友善,才能进行真正的合作。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假装是地球的最高法官,从而有权决定是非对错、什么是“保护民主”、什么是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并将其意愿强加于人。托马斯·杰斐逊强调了人人平等,但不幸的是,美国的领导者已经忘记了这些思想和理念。

  民主化是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民主化作为全球政治进程的一种趋势,意味着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向民主政权过渡。民主化改变了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减少了国家间的冲突。现代民主和平理论的反对者认为,民主国家可以为了民主的传播发动战争。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不仅不会减少国际冲突,反而会加剧国家间矛盾,导致冲突。这种战争破坏了民主世界的意识形态,导致其他国家将民主模式拒之门外。战争不仅让本应该实行民主的国家离民主之路渐行渐远,并且让那些声称自己实现了民主的国家也离民主之路渐行渐远。

  由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经济危机,自由主义成为社会政治发展的普遍基础,各文明之间矛盾加剧,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一些国家把对人民权利和自由的重大限制,称作对恐怖主义和移民问题的响应对策。同时美国单方面输出民主,造成对民主发展不利的国际环境,受到国际社会强烈抵制,从而客观上推动了国际组织不断涌现。

  因此,民主化的国际背景应该有质的变化。应该考虑非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文化和文明特性,从这些国家的国情出发,而不是从西方民主标准出发,重新评价这些国家的民主状况。要想继续推动民主发展,就要实现国际社会决策民主化,拒绝单方面行动,拒绝以某些组织如北约、欧盟的单方面行动取代联合国的决定。

  在现代国际政治中,国际进程的特点是“动荡”,充满危机和难以预测的政治变化。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便是一次全球性危机,反映出有的政治和监管机制无法管理日益复杂的金融和经济活动。2011年至2012年的第二次危机对欧盟一体化造成了冲击。由民主口号引导的现代政治变革,往往会导致政治危机,加剧局势不稳,致使各国与民主渐行渐远。

  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在不同方面提出诉求,例如要求知情权、参与权、更好的生活质量,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愈发普遍,后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民众可以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为民主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国际关系的现代趋势是基于21世纪的世界概念,这将推动落实国际倡议,塑造新型和平文化,从而成为普遍价值体系和国际关系参与者行为模式的共同基础。

  新型和平文化否定了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合理性,引导国际社会建立各国享有同等安全、人人享有权利和自由保障的国际关系体系。21世纪的世界概念将是政府、政党与社会运动、科学界、文化与宗教界人士共同创造的产物。只有所有关心人类命运的人进行广泛交流,才能够深刻分析国家和世界所面临的挑战、风险和威胁,制定打造“共同潜力”的原则,从而帮助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上述风险和挑战。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正在改变它们自身的特征、结构和本质,其特征从20世纪初和中期的“均势”到20世纪末的“利益平衡”,再到随后的“利益共同体”,如果没有这些变化,未来就无法想象。上海合作组织或金砖国家等新型国际组织的出现,正不断丰富国际关系的内涵。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席财务官、副行长  莱斯利·马斯多普:改革和建立全球多边机构恰逢其时

  在过去75年里,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相继成立,对于维持国际社会政治稳定和金融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有人怀疑,自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这些多边机构能否帮助我们有效克服疫情影响?有很多人都认为,正是这场疫情提醒了我们这些多边机构有多么重要。在疫情初期,G20发挥了领导作用。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了规模为6500亿美元的新一轮特别提款权普遍分配方案,以增加全球流动性,包括向低收入经济体提供的210亿美元,这将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特别是帮助低收入国家。不过,正如一些学者所说,我们现在还不能认为我们的机构完全有能力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来解决诸多的跨国挑战,如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疫情、气候变化等。

  因此,我们建立的多边机构如何应对跨国挑战且有效提供全球性的公共产品,是当下热议的话题。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思·罗格夫认为,现在有必要建立一个世界碳银行。他认为,现在的多边银行有许多发展议程并没有直接考虑并解决碳交易和碳中和所面临的问题。而有些人则认为,不应该再建立新的机构,而应该改革现有机构。这样的讨论仍在继续。但我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动力,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多边和全球架构的形成,与此同时,我们可能又将遇到制定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刻。

  我们必须承认,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发达经济体具有历史优势,所以相较于还处在低收入和工业化早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在实现低碳减排上,应基于历史和道义上的责任和义务付出更多努力。我们必须意识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工业化国家,在走向碳中和世界当中,起点并不相同。我们必须在执行政策时充分考虑这一点。

  总之,我认为现在世界大环境和条件都很适合建立新的多边机构,我们现有的全球多边机构正在很好地服务世界,但是这些机构依然需要改革,气候变化是进行改革的一个主要推动力。现在是历史上最佳时机,我们应该直面问题,从根本上考虑是否需要对这些机构进行改革。

  法国当代中国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汉学家、地缘政治学家皮埃尔·皮卡尔:真正的民主原则是为人民谋福利

  不同文明之间通过互相模仿、交流和学习,促进进步、和平、平等、正义、民主和自由。如果我们只考虑民主所经历的动荡历史,那么就会对民主的价值诠释、价值演变和今天所提出来的各种民主模式产生很多误解。大家也会忘记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民主如何逐渐适应新产生的挑战,不同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习俗以及社会发展。

  民主是多样的,只有一种民主是不够的。当今,我们需要采取行动,需要做出承诺,需要建立对各国和全世界的愿景。因为民主必须要尊重基本的权利,真正的民主原则是要为所有人服务,要把一切都交给人民,为人民谋福利。民主将会不断地发展演进,但是如果认为民主就等于选举,就只限于政党,这是一个致命错误,因为有时候政党只着眼于自己的利益,只想获取权力,而不是为人民服务。

  现有的西方民主有时候是建立在历史的谎言基础之上的。比如说,妇女很多时候仍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对于人民也无法提供最基本的照顾,这不叫民主。民主不仅限于直接选举,在这一选举模式之下选出的领导人很有可能并不称职,领导人必须是爱国的、有能力的,为人民和世界和平服务的。中国已经实现了经济和人类发展的奇迹,同时也并不想给自身强加西方的模式。中国给无数人带来了巨大福祉,为世界减贫和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应该成为榜样,成为帮助全世界人民发展的榜样。中国已经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质朴道理:民主制度必须要适应历史,适应文化,适应每个国家的发展。只有人民能以具体的方式成为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的主人,这个国家才能看作是民主的。

  成立“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发布“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北京倡议”

  出席“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的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各方应尊重文明形态和民主形式多样性,坚持用实践效果和人民感受衡量民主,反对借民主之名制造对抗和分裂。基于以上共识,与会的30家外方智库和12家中方智库,首倡成立“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并联合各参会方共同发布了“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北京倡议”。以下是倡议全文和智库网络首批名单。

  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北京倡议

  在北京开幕的“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上,我们围绕民主话题进行了认真探讨,共同探讨民主真谛,共商民主互鉴之道。

  我们一致认为,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追求民主是各国人民的神圣权利,同时,各国人民也有基于自身国情和历史文化选择不同民主道路的神圣权利。

  我们一致认为,当前世界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人类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人类应该展现团结和智慧,面向未来凝聚力量。

  我们一致认为,追求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应该得到充分尊重。高质量的民主治理应该促进和平与发展,而不是制造混乱和分裂。

  基于上述共识,国际民主智库网络发出四点倡议:

  坚守和捍卫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民主蕴含人类共同价值和责任,反映人民美好向往与追求,昭示历史发展前途和方向。各方面应该珍视和弘扬这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开展民主研究和实践,引领世界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

  尊重文明形态和民主形式多样性。文明丰富多彩,民主同样丰富多彩。民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类对民主的探索和实践永无止境。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民主道路,深化文明交流,加强文明互鉴,共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坚持用实践效果和人民感受衡量民主。判断一个国家民主制度好不好,要用实践效果来检验,要以人民感受来衡量。一个国家走的民主道路行不行,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顺应时代潮流,能否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社会稳定,能否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

  反对借民主之名制造对抗和分裂。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以推行民主之名行意识形态划线之实,反对冷战思维、阵营分割和集团对立。要增强国际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网络名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CGTN智库、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新华社瞭望智库、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上海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孟加拉政策研究所、孟加拉政策、倡导和治理研究所、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喀麦隆杜波依斯研究所、智利安德列斯贝洛大学拉美中国研究中心、克罗地亚地缘经济论坛、非洲联盟经济社会和文化理事会、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和平与安全研究所、伊拉克巴格达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爱尔兰德博尔达研究所、意大利克拉斯传媒集团、意大利新丝路促进会、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院中国非洲研究中心、韩国亚洲研究所、利比里亚非洲发展协会、马格里布经济论坛、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缅甸坦巴迪巴研究所、中国尼泊尔友谊论坛、尼日利亚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巴基斯坦巴中研究所、葡萄牙中国观察研究所、俄罗斯梦与中国梦分析中心、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南非全球对话研究所、西班牙“与中国对话”项目、泰国泰中文化经济协会、汤加太平洋事务委员会、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战略中心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