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关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这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生态作为发展根基,以绿色发展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构建生态屏障
黄河横跨我国三大阶梯,连接着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汾渭平原与华北平原,流经上游水源涵养补给区、中游水土流失沙漠区、下游湿地保护生态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区。千百年来,被誉为“中华水塔”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文化,同时也因为长期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一直体弱多病。生态环境明显脆弱、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等,都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可以说,破解生态瓶颈、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举。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黄河蜿蜒曲折5000多公里,不同的地势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重点,应根据上、中、下游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差异,进行分类施策。上游应突出水源地保护,围绕三江源、祁连山、甘南等重点区域,加大生态保护修复,提升黄河源头水涵养能力。中游应突出水土保持,以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治理和淤地坝建设为重点,通过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预防监督等多种举措,全面提升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供给能力。下游应突出生态修复,围绕河口三角洲生态问题,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努力让黄河口焕发生态魅力。二是精准聚焦,靶向施策。黄河治理重在调沙,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黄河生态保护过程中,紧紧抓住调沙治沙这一难题,推进水沙调控和机制建设,减轻黄河泥沙淤积。黄河治理根在治水,应围绕黄河流域水质改善、水生态完整,构建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共治体系,通过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治理,实现从单向治理到综合防控的转变,从而全面打赢黄河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严守红线,综合施策。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牢牢守住红线底线不动摇,围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底线,通过构建全面系统、协同一致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对生产、生活用水进行有效监测,以期准确识别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根源,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其稳定性。
围绕绿色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经济地带
黄河流域拥有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基础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在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影响下,黄河流域产业发展也较为粗放。产业层次较低、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消耗过大、创新能力较弱等,都严重影响到了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一是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产业布局差异化显著,应根据黄河流域地势特色,因地制宜,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上游地区应紧紧围绕水源地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中游地区应按照生态优先原则,进一步增强能源开发与利用,加快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环保技术改造,实现黄河流域中游地区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循环生产。下游地区应坚持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原则,进一步加快创新,推动产业动能转换,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提升黄河下游地区环境承载能力。二是突出特色,优化产业结构。第一,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围绕黄河流域煤炭、钢铁、有色金属、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绿色、智能、技术改造,生态赋能、技术赋能、信息赋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融合发展。第二,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在黄河流域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网红经济、直播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发展。第三,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应牢牢抓住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将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三是突出创新,优化产业生态。第一,强化制度创新。通过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形成上、中、下游流域间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协同共治机制,为黄河流域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机制保障。第二,强化科技创新。通过发挥黄河沿线高校、学科、人才等教育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国家级科技中心,为黄河流域绿色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围绕改革创新发展着力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始终。一是要积极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应从思想认识上消除“过程论”“条件论”“短痛论”的影响,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并将其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要完善政绩考评体系。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应从制度上创新,把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融入政府绩效考评之中。第一,统筹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引导领导干部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把生态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形成人与生态和谐共融的发展格局。第二,统筹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既注重发展速度的考核,更注重发展质量的考核;既对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又对生态环境进行考核;既注重“显考”,又注重“潜考”。从考核标准上要求领导干部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第三,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幸福感的关系,在注重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应将人民群众关注的水污染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等纳入考评体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