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从中央部署到各地落实的全员响应,争分夺秒的中国速度、举国动员的中国规模,凸显着我国治理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遵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规定性,基于党和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和发展公共利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之治。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需要随着国家治理体系推进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而完善。全面系统地梳理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总结经验,检视问题,不仅有利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的特色和优势。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价值实现的根本保证。正是因为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成为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这是7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原因,也是在前进道路上不惧风险、不畏艰难、攻坚必赢的制胜法宝。
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迅速部署,总揽全局,通过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遣中央指导组,全面加强党对疫情工作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到各环节。有了党的坚强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就有了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力量。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关键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实践证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是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支撑,也是我们高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法则。
疫情面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服从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以高度的大局意识,举全国之力,把救治资源集中到战“疫”一线,全国上下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形成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纵向形成中央、省、市、县、乡镇、村(社区)的六级布控响应机制,实现中央与基层之间及时、顺畅的双向沟通;横向形成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交通部、人社部等32个部委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展现了同舟共济的深厚情怀。
此次疫情防控的组织力、动员力、执行力,世所罕见,史所罕见。这些无不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体现,无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的鲜明反映。可以说,有了这样的制度威力、治理底气,就有了化危为机的可能,更有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再进一层的不竭动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核心价值
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的核心价值是利民为本、执政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首要的“基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其观念包括以下丰富内涵。
第一,必须以人民为宗旨,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优化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以人民为主体,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激发人民的主体意识与智慧,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第三,必须以人民为目标,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共享发展,使人民群众从优化国家和社会治理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
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党与全国人民风雨同舟、携手前进,凝聚起战胜疫情、化解危难的磅礴力量,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答卷。
在大考中提升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的暴发和防控显示了中国的实力和惊人的组织动员能力,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短板。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亟待建构我国的人民民主治理理论,用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重构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形成多元化的基层治理结构,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增强我国应对重大危机冲击的能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中国之治。无论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还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经受住了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风险考验。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明天就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