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研发的国家治理指数,不仅对全球192个国家的年度国家治理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评估,也对中国国家治理的全方位情况进行了相对精确的测量,让客观数据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治理指数历年报告所展现的中国国家治理情况,一方面展现出中国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所焕发出的强大生机活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在国家治理领域中的成就、优势与经验,可以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通过国家治理指数的评估、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并贡献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治理到国家治理
在西方学界,“治理”(Governance)一词带有浓重的社会中心主义色彩。它是西方国家在面对日益增强的“社会超载”背景下所出现的概念。“治理”提倡国家向社会放权,实现与社会共治,甚至在某些领域可以完全放手让社会即自主社会组织来承担责任。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显示,社会在国家某些能力发展之前根本难以承担起如此“重任”。“治理”概念中的社会中心主义色彩在这些国家中遭到了可操作性方面的挑战。事实上,尽管“治理”代表着一种趋势,但它仍是一种反映西方价值观的、带有某些偏见的标尺。
“国家治理”概念的提出,则代表着一种更为综合的治理评价体系的努力。国家治理以国家为起点,试图结合西方“治理”理论中某些核心元素,以此建构一种超越纯粹政治体制(如民主或非民主)与经济增长的视角。国家治理指数(National Governance Index, NGI)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所开发出来的一种对国家治理状况作出综合性评价的新标尺。国家治理指数的指标体系设计反映出了一种综合性的国家治理概念,这一概念由基础、价值与可持续三大支柱所支撑。
中国国家治理的三大支柱
国家治理指数研发五年以来,中国的国家治理成绩稳中有升,不仅在发展中国家群体中处于领头羊地位,甚至超越了某些发达国家。这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增长,而且在其他方面都“做得不错”。这样的成绩可以从基础、价值与可持续这三大支柱出发来理解。
首先,中国夯实了国家治理的基础。在国家治理基础性指标中,西方发达国家的得分普遍较高,这说明基础性指标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考虑到“基础性指标”的评估标准多以“人均”作为评价标准,如“每百人中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因此,领土规模小和人口少的小国在这一指标上较有优势,而人口基数较大的中国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在基础性指标方面下大力气。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利用它强大的组织渗透与动员能力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以往难以想象的设施、秩序以及公共服务。这些基础性条件的提升使得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就在人均寿命、识字率等发展指标上与发达国家差距愈发缩小。这也是中国的国家治理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探索所贡献的重要治理经验和智慧。
其次,中国实现了国家治理的价值。从本质上来看,社会主义国家更易实现公开、公平与公正等价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各项体制的不断完善,这些价值受到进一步的重视。第一,政治体制的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政府各项信息的公开程度也逐步提升,并得到法律保障;第二,全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以往城乡分割的福利体制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第三,各个社会群体各安其位,获得合理且差异化的权利,公正程度不断提升。不过,中国在价值性指标上的得分尚不特别理想。因而,这也是未来中国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可行的切入点。
最后,中国推进了国家治理的可持续性。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中国经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对国家治理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也为可持续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创造了反向激励。正是由于近年来不懈的努力,2019年的国家治理指数中,中国获得最高排名的指标便是“持续性指标”。这得益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中国政府及时把握时代发展脉络,积极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发展,特别是在5G、大数据等重点行业,都有突破性进展,为国家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