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创新促进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09月09日 08: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9日总第2007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媛

  9月2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共同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全球131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排名,中国居于第14位,与2019年持平。就创新如何促进包容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世界创新核心区东移

  报告认为,全球创新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区域差距依旧存在,一些经济体蕴含巨大创新潜力。瑞士、瑞典和美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上处于领先地位,随后是英国和荷兰。在全球创新指数中,表现最好的经济体仍然来自于高收入国家。中国连续第二次排名第14位,是全球创新指数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罗尔夫·朗哈默尔(Rolf Langhamme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流程创新方面优势强劲,通过推进数字化,提升了现有生产链效率。创新提升效率在制造业领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也体现在支付服务等特定服务业领域。在产品创新领域,中国持续提升新产品、新服务上市的速度以及对于创新设计的包容度。此外,在寻找适宜创新地域方面,中国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适宜的生产地并转移生产线。

  不可否认,中国在一些国家面临一定投资限制。对此,朗哈默尔建议,中国可以多措并举推进产品创新,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推进更多社会目标达成,中国生产力效率仍具有提升潜力。

  报告提出,创新是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国规避风险的情绪较高,企业可能在推进投资和创新时面临挑战。朗哈默尔认为,国家领导力对于推进创新、促进经济结构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政府要想增强政策的可接受度,需要更多指向性而非命令式的政策规划。对于民众而言,“结构性转型”等专有术语较为抽象。因此,为了增加民众对领导力的信任度,需要讲好故事。中国的抗疫举措有目共睹,讲好中国成功抗疫的故事,有利于彰显中国领导力优势。

  就区域创新而言,北美和欧洲领先,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次之,随后是西亚北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中亚和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但并非所有创新指标的榜首都由高收入国家占领。报告显示,在亚洲国家中,泰国是全球商业研发的第一名,马来西亚夺得全球高科技净出口的魁首;在非洲国家中,博茨瓦纳的教育支出排名全球第一,莫桑比克在全球投资中位居首位;在拉丁美洲国家中,墨西哥是全球最大的创意产品出口国。

  在单边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的趋势下,各国需要认识到,大多数经济体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创新网络获益良多,并实现了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攀升。近年来,中国、越南、印度和菲律宾都是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显著的经济体。世界创新核心区也呈现东移趋势。

  创新推进包容性发展

  报告就金融支持机制的现状和演变进行了阐释,同时探讨了创新投资进展和仍然存在的挑战。全球的创新者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获得稳定的金融支持。金融支持体系影响着创新周期的每一环:从构思到商业化,从市场扩张到确保长期可持续性。

  科技与创新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巴西全国工业联合会主席罗布森·布拉加·德·安德拉德(Robson Braga de Andrade)看来,对于巴西而言,科技发展水平并非全球领先,若要提振创新发展则既需要使用外国技术,同时也需要发展本国技术。新技术可以提升公共服务以及增加自然资源使用效率,由此解决长期挑战。国家须长期稳定投资科技发展。同时,私营部门也应扩大研发投资规模。在过去的20年间,巴西制定了支持创新和公共融资的政策。除了大学和政府机构的传统研究资助外,政府还设立了信贷计划、税收优惠、企业研究项目资助、种子资本额度和初创企业股权投资。

  虚拟现实技术将在未来发挥巨大作用。法国达索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伯纳德·查尔斯(Bernard Charlès)认为,投资发展虚拟系统有助于促进未来可持续发展。大部分创新投资都是以知识产权、数据等无形资产形式进行的。即使是有形投资,也具有一定的虚拟化特征,例如,在建筑、桥梁、工厂以及医院等投资项目中相关技术的应用。查尔斯认为,虚拟现实有助于促进大规模合作项目的开展。例如,虚拟城市平台“虚拟新加坡”(Virtual Singapore)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治理,也有助于促进创新交通服务以及优化健康护理服务。在未来的虚拟现实时代,各国政府必须共同努力,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优化民众的生活体验。同时,新的公私合作关系将出现,“共同投资”将成为关键词。当然,诸如全球创新指数等新的衡量标准也将变得日益重要。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