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加速城乡融合发展
2020年09月09日 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9日总第2007期 作者:魏宣利

  都市农业是一种都市圈内多功能的农业组织形式,依托城市的资金、人才、科技、市场等优势,将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模式转向多功能化发展,为大城市提供先进的、多样化服务。

  都市农业对接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催生农业农村资源要素的多种组合利用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创新性发展,实现城乡产业融合。都市农业利用城市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采用比一般农区更为现代化的、可持续的先进生产方式,彰显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优势。都市农业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实现城乡文化交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城乡融合发展涉及城乡两个空间,农民、市民等多个群体,以及“人地钱技”等多种要素,因此需要在整体谋划、全盘考虑的同时,以点带面、盘活全局。都市农业应势而为,成为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创新实践的实验田。推进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加速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着力点。

  探索都市农业纳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途径,管控都市农业发展空间。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南京等都市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通过编制都市农业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编制内容上独立强化都市农业内容等方式,率先探索将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途径,有效引导都市农业发展空间合理布局。这就要立足各地发展,创新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丰富都市农业空间规划专项,统筹都市农业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城镇建设、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将都市农业作为重要产业组成部分纳入各级政府“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体布局,列入城乡发展规划,科学配置和全面部署区域内相关资源、基础设施,保留乡村特色景观,保护人文与自然环境,“融入都市,留住乡愁”。

  打造立体化、体系化的都市农业产业格局,推动城乡产业互促共融。以特色农业为主导,发挥农业“生产、生态、生活、示范”功能,融合休闲旅游、生命健康产业,拓展关联和衍生行业,对接城市绿色生态制造产业,建立符合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需求的新型都市农业产业体系。以标准化、品牌化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把农产品生产嵌入都市圈生态环境系统,全域化推进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制造,大力推广设施栽培、节水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立体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品牌农产品全方位服务式、复合式营销体系,通过将产地、人文、历史地理等地域属性与农产品本身相结合,打造具有IP属性的都市农业品牌,满足消费者食品消费、休闲体验、康养娱乐等多维度的需求。鼓励都市农业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方面的多元化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支持。

  以平台为载体,统筹推进“人地钱技”要素资源双向配置。依托城乡融合示范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民宿农庄等都市农业发展平台,培育一批都市农业典型项目,创新要素资源双向配置制度供给体系,打造承载城乡要素跨界配置的有效载体。借鉴上海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助理”招聘岗位纳入“三支一扶”计划的经验,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有机结合,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的人才配置机制;鼓励高素质人才“上山下乡”,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不断改善都市农业人力资源结构。探索推进都市农业经营区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能入股、抵押、融资在都市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推动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的有效、有序流转,保障都市农业多业态土地供给。加强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方式,营造法治化便利化的基层营商环境,激发工商资本入乡发展的积极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和集体合理分享收益。实施“生产、生活、生态”等泛农业技术集成供给,通过技术进步带动都市农业加快形成全产业链融会贯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发展新格局。

  以生产、生活、生态基础设施“三生同建”为核心,加快建立支撑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在“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突出地方特色、支撑都市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乡村旅游道路、村组路、资源路、产业路新建、拓宽和改造,实现基本保障向优质供给转变。推进农产品电商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等短板,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鼓励商贸、运输、邮政、快递、供销等企业延伸服务网络。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因地制宜推动城市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和天然气管网向都市农区延伸布局,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建立“静态均等、动态一体”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夯实都市农业“聚财引智”的社会基础。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均等化向一体化转换的动态调整策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对接都市农业发展阶段、发展需求。发挥毗邻大都市的区位优势,以康养农业为抓手,深化都市区城乡医共体建设,医养结合,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以培育壮大“农业+文化”文化旅游新业态为抓手,统筹配置城乡文化旅游资源,双向驱动,引导文化下乡、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旅游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城乡文化共建共享。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