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田园智城新区 建设区域高质量发展载体
2020年08月12日 07: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12日第1987期 作者:章胜峰

  早在1902年,西方新城运动创始人霍华德就提出建立疏密有致、城田相间的田园城市,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为居民生活提供田园般环境,以解决城市拥挤、污染等问题。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城市”理念,生态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并在各国产生了良好的建设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但其间产业发展与环保冲突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关注。当前,我国一些生态智慧城市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以高速道路相连的城市组团跨县呈现,由此在不改变现行行政隶属关系前提下,跨界整合开发绿色、智慧、低碳的田园智城新区,逐渐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

  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

  田园智城是生态智慧城市的表现形式,是城市对生态观和生态规律新的认识结晶,是理解和处理生态问题的新框架,它包括生态性的思想智慧和智慧性的生态对策。以长三角为例,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水平建设由青浦、吴江、嘉善组成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引领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从数字化到智慧化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为提升处理生态问题能力,推进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而打造田园智城新区则是对智慧型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律的创新性探索。

  2006年浙江率先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化道路。2012年浙江的金华顺应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在金东与义西南跨界规划建设田园智城。2020年《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率先打造杭州钱塘、宁波前湾、绍兴滨海、湖州南太湖等新区,支持打造温州环大罗山和金义等科创廊道,复制推广长三角生态绿色示范区建设经验,协同建设长三角重大创新平台。跨界设立以田园为特色、智慧为品质、名城为方向的田园智城新区。这为地区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化,提高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布局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推动田园智城新区建设

  田园智城新区注重生态与智慧结合,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因此,应从空间形态、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与治理模式的多重转型推动田园智城新区建设。

  优化空间形态促发展转型。田园智城新区作为新的发展空间,不能局限于就单个城市资源集聚和规模扩张来建设,而要从空间结构优化的视角来布局。为此,要打破行政藩篱,将县域边缘利用“台地田园”开发的平台,培育成都市区发展中心,促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变,以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同时要强化智慧城市的奠基系统——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将前沿技术融入新区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绿色智慧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升级。首先田园智城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要与自身发展定位、要素禀赋条件相匹配。要针对块状经济产业层次低、亩均效益低等问题,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框架和健全的社会网络,改善软硬件基础设施,为产业结构优化营造良好环境。其次要通过市场无形之手招引培育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再次,依托民众勤劳之手根据新区比较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走出“囚徒困境”实现社会转型。田园智城新区建设要坚持“合作第一,竞争第二”的原则,致力于改善区域的竞合关系,处理好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间的关系,走出“囚徒困境”。为此,新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处理好利己与利他间关系,形成良性竞合关系,提供田园般生活环境,满足居民持续增长的需要。要以低生活成本、高生活品质吸引人,推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达到农村城镇化、城市田园化。

  推动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型。田园智城新区要以生态文明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种“流”要素,整合链接并固化到本地,推动传统管理走向现代治理。为此,要运用新技术构建现代智能管理模式,用信息知识唤醒管理智慧,在城市的治安管理、污染物外泄、收入分配和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纠偏市场失灵。同时要按智慧化和城镇化的要求,运用先进的基础设施和通畅的信息网络,普及科技应用,破解管理失灵,实现管理智能化向智慧化迈进。

  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重塑新枢纽,打造开放链接之城,为区域高质量开放发展提供新载体。根据城市有机疏散理论,新区可按自然田园与科技智慧有机结合的要求,将分裂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区域用保护性的绿化带链接起来,建成有现代城市功能设施和气息的都市街区。要遵循新型城镇化规律,充分利用生态与智慧战略资源,以“城田交融”为特色,复制和推广长三角生态绿色示范区建设经验。将生态文明融入新区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重塑新枢纽,打造开放链接之城,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培育新动能,打造创新集成之城,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载体。新区要强化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功能,实现“制造”向“智造”和“质造”的升级。新区企业应当根据禀赋条件,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创新和经营能力,降低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在自由、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增强自生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政府通过软硬件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范围和规模,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框架和健全的社会网络,优化商业环境,扶持适合新区发展的产业,使其能生产更多种类的产品、升级产业部门,实现增长的加速。政企合力培育新动能,打造创新智造之城。

  彰显新魅力,打造和谐美丽之城,为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新平台。当前我国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新区治理体制上,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格局;考核机制上,要从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城乡统筹等方面,优化城市发展绩效考评体系,将更多反映城市治理的长期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中,减少甚至消除城市官员变动带来的政策短视化效应。通过量化考核,引导治理转型。应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城市运行监测,推动信息集成共享与网络融合,以高效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公共治理水平,打造和谐美丽之城。

  共享新服务,打造宜居幸福之城,为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新高地。新区要通过体制的结构性变迁,使人们形成现代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此外,通过网络数字城市建设与组团城市间生态绿带隔离,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促使现代社会结构形成,让人们共享高品位一体化的美好生活。城田交融的田园智城新区要通过农业现代化净化生产生活“三废”,打造幸福宜居之城,吸引“拿手术刀”的、“拿剃头刀”的、“戴眼镜”的、“戴安全帽”的各类劳动者前来定居,共享新服务。

  (本文系2019年度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浙江省‘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与激励政策研究”(2019C25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金华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