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疫情防控舆论话语权
2020年04月02日 00: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2日第1899期 作者:揭晓

  舆论历来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掌握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在这场特殊的、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舆论场也是极其重要的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疫情发生以来,各级主流媒体遵照“强化显政,坚定战胜疫情信心”“把握主导,壮大网上正能量”“占据主动,有效影响国际舆论”的要求,努力凝聚传播正能量,掌握疫情防控舆论话语权,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把牢政治方向,坚定必胜信心。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政治引领。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在这次战“疫”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和印证,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核心意识和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其次,提高政治站位,讲好抗击疫情的中国故事。舆论战线需要深刻意识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通过大力宣传报道各地各部门的有效举措、实际行动、感人事迹、动人故事,可以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引导人民群众坚定战胜疫情和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为当前舆论营造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浓厚氛围。
 
  恪守人民立场,凝聚强大力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聚焦人民群众现实利益、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是舆论宣传的根本立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时“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对坚定全社会信心、战胜疫情至为关键”。一是加强正面引导,增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和舆论焦点,疏解群众的焦虑、恐惧心理,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二是依托大数据技术、“三微一端”平台,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动漫、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精准化推送各类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引导广大民众提高文明素养和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注重宣传的艺术和效果。采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增强宣传报道的感染力、传播力、吸引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
 
  加强舆情研判,防范舆情风险。舆情的跟踪研判和舆情危机的化解,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虚假新闻、网络谣言、错误信息也会趁机泛滥,这就需要紧跟舆论动态,关注网民意见,加强舆情研判,及时发声,正面引导。一是加强舆情跟踪研判,努力掌握话语权。对舆情突发事件,亟须迅速甄别事实,深度调研情况,及时解疑释惑,处置化解危机,从而抢占舆论先机,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二是构建政府与媒体联动的风险预判防控机制。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对风险的及时洞察、准确把握,是制定应对之策的前提条件。通过建立政府与媒体联动的风险预判防控机制,及早发现和识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苗头,及时预警防范,努力将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和早期阶段。三是加大媒体管控力度,推动落实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一方面,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正面引导作用,对谣言、错误信息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澄清;另一方面,对借机造谣滋事的网站和新媒体,要依法依规处理。

  及时主动发声,引导国际舆论。面对在疫情防控中各种形形色色的“话语”博弈,占据主动、有效影响国际舆论、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及时发声,主动回应国际关切。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的态度,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疫情信息,促进了疫情信息共享和防控策略协调,引导国际社会坚定中国战胜疫情和维持经济社会稳定的信心。二是敢于“亮剑”,善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面对疫情来袭,一些西方国家不是借机加强国际合作协力抗疫,而是将疫情政治化,刻意制造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试图借此摸黑、污蔑中国,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针对这些不负责的险恶言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发声“亮剑”,理直气壮地给予批驳和反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有效引导国际舆论。  

  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主流媒体亟须发挥好舆论这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努力掌握疫情防控舆论话语权,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作者系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