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业伦理学
2020年04月01日 00: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1日总第1898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译心

  农业伦理学是涉及农业科学、生态学、历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研究领域的交叉学科。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的持续推进,农业伦理学也成为颇受关注的学科。

  探索农业中的伦理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伦理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军谈到,农业伦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重新反思与农业和食品研究及生产相关的道德信念、价值观、伦理规范及责任体系,构建条理分明的伦理学框架和伦理决策工具,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决策者审慎考虑农业发展战略和创新决策。农业伦理学的兴起归因于农业和食品生产领域出现的诸多伦理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姜萍介绍说,农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中的道德现象。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与种植业、养殖业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环境、生态相关的伦理问题,与粮食保障、食品安全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农业技术应用、创新有关的伦理问题,与“三农”政策有关的伦理问题等。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大明表示,农业伦理学一方面旨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标准,加深从业者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内涵的认识;另一方面旨在追求公平合理、受益人群责任共担,加强全社会对农业的支持。

  “农业伦理学的基本尺度是生态伦理,目的在于让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实现长距离和代际的传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洪水说。

  促进农业生态系统保护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面对地力减退、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当代农业亟待向绿色、可持续、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主任王思明认为,农业伦理学在农业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伦理学研究可为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借鉴古今中外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智慧与价值观念,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保障农业与食品安全,实现农业绿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农业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农业伦理学中丰富的生态智慧、伦理思想和伦理规范,对于探索现代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与路径、修复和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大明表示,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环境问题和社会效益。农业伦理学强调农业生产应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绿色技术路径。在李建军看来,农业伦理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生态文明理念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具体化。农业伦理学要求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管理者在具体的创新实践或行动决策中,审慎考虑可能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减少各种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非理性行为,以维系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耦合共生、协同进化的关系,促进农业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时代所需进行创造性转化

  当前,农业伦理学在我国初步兴起。姜萍认为,虽然我国的农业伦理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仍然面临着研究队伍规模不大、学科范式尚未建立、理论原创性不足等问题。

  李建军表示,要提升我国农业伦理学在国际上的学科话语权和影响力,必须要讲好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道德故事。同时,应加强研究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

  鉴古以知今,返本以开新。我国自古以农立国,拥有灿烂的农耕文化和农业伦理资源,蕴含着宝贵的伦理观念和生活智慧。王思明认为,我国农业伦理学需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伦理学未来的发展可以结合环境伦理、经济伦理和食品安全伦理等思想资源,积极开展农业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工作;还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经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脱贫攻坚,不断提升民众农业伦理观念意识,拓展农业伦理容量,为推动扶贫脱贫、保障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提供丰富多样、可资借鉴的路径与方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