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2019年10月10日 08: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0月10日第1790期 作者:王增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并取得辉煌成就的70年。

  这70年的艰苦历程和伟大实践,始终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探索,砥砺前行,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又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90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智慧,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原创性贡献。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最主要成果和原创性贡献。系统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有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继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锻造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生态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中国70年的历史证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新时代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我们需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始终作为坚强领导核心。

  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成功解决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既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正确解答,同时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从我国实际出发,探索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面向新时代,我们要做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

  三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引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体系,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探索中持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奋勇开拓,紧密结合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思想保证。

  四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奠定坚实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70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书写了世界现代化史上的发展奇迹。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紧密结合不断变化着的世情、国情、民情,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推动制度效能向实践效能的科学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五是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筑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70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以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发展研究”(14AZD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