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10月09日 08: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0月9日总第1789期 作者:余东华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基础、服务经济的支撑,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竞争力最为直观的体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中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河南考察时也特别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这些重要论述和政策安排,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于发展制造业、壮大实体经济的决心和态度。

  打造高质量的产业生态体系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提升经济的活力、动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以后制造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基本要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制造业的生产、制造、销售全过程,实现生产要素投入低、资源配置效率高、品质提升实力强、生态环境质量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下的高质量是活力、效益与质量的有机结合,包括供给要素高质量、供给体系高质量和满足需求高质量,即制造业产业生态体系的高质量。具体表现为:具备产业链源头高端要素,能够系统性地顶层规划前瞻性产业的发展;具备激发创新的高端要素,能够引领价值链及要素资源链增值环节创新;以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具有市场地位、技术领先、品牌优势的功能链;依托产业原创性研发能力、技术商业化应用能力和产业融合发展能力,能够形成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与现代制造融合发展的产业战略支撑体系;依托产业结构合理、发展动力强劲、产业效益良好的高质量产业生态体系,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下的活力包括市场主体活力、产业创新活力、市场交易活力和市场环境活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下的效益指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体现的是人、产业与自然相协调的一种包容性的增长。由此可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要求活力、动力、竞争力的高度一致,质量、效益、环境的有机统一,也要求速度、结构、品质的相互协调。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两点:一是重塑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增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制度创新、管理变革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进一步来说,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在于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业态、新管理和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支持制造业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先进标杆,全面提高产品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制造流程、能效环保和品质水平。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品牌推广计划,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和节能减排计划,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体系重构、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在传统产业中形成新的数字工厂、数字制造、数字支付和数字生活。加快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品质提升,推动传统产业向智慧服务和智能制造拓展,加快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不断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形成新优势。

  第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时代下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双引擎,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用足用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红利,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人力资本、知识增长、资金投入等要素升级,加快形成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协同发展的制造业生态体系。毫不动摇坚定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通过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促进跨界融合创新,使创新创业成为产业发展新动能,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基地、人工智能物流基地、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等项目,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制造工艺仿真优化、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等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植发展数字生产、新媒体、影视、动漫游戏、数字家庭等融合性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第四,突出融合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融合,不仅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产业融合和业务融合,也包括战略融合、思维融合和商业模式融合。全面推广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管理体系,增强新型工业软件、数字化制造、虚拟仿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生产制造的基础能力,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依托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通过网络化协作和个性化定制实现“制造向服务的拓展”和“服务向制造的渗透”。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不断提高制造业盈利能力。

  第五,加快产业链整合,推动制造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按照“协同创新、智能提升、服务支撑、品牌打造、绿色改造、全球合作”的发展原则,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在产业链整合过程中,需要把握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积极培育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众包设计等新型制造方式。紧紧围绕打造创新链和生态链整合产业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受制于国外的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制造的产业化发展,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层次。

  第六,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制造业投入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起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路径。通过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限制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的壁垒,有效防止市场垄断、市场分割和市场保护。积极加强政府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公共职能,规范契约执行、优化市场环境、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积极培育新要素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放大社会生产力的乘数效应。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资源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当前,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仍非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因此,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制造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深度工业化”的基本路径,是应对新工业革命挑战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制造业顺应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的主动作为。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质量发展导向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适宜性技术选择与动力变革研究”(7197308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适宜性技术选择、新旧动能转换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19YJA790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