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长征: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亚洲典范
2019年06月18日 09: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6月18日总第1715期 作者:戴长征

  6月中旬,习近平主席展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亚之行。他先后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积极开展首脑外交,大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有关全球特别是亚洲安全、发展、合作和治理等议题上,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极大促进了亚洲各国之间相互信任与合作,取得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果。习近平主席在上述重要外交场合总结了亚洲各国之间交往合作的历史经验,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双多边合作文件,提出了有关当今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的许多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受到各相关国家政府和人民热烈响应。正如被事实证明了的那样,亚洲各国之间相互信任与合作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水平,并已树立起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亚洲典范。

  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深厚根基

  在亚洲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和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塑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之所以受到亚洲各国普遍响应,并实现从理念到典范的转化,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历史上的亚洲,曾经为丝绸之路所连接,各国之间长期保持着互通有无、互鉴互学、互相促进的关系。中国的河西走廊和中亚各国,是联系东西方、贯通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长期交往互动的历史,在各国人民中埋下了深厚友谊的种子,各国人民有着热切的相互联系与合作渴望。近代以来,亚洲各国与中国一道有着深受外来势力干涉和欺压的屈辱经历,在抗击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反击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运动中,亚洲各国人民奋勇斗争、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种历史联系和共同经历,为二战特别是冷战后亚洲各国人民在相互平等、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在亚洲各国之间播下了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种子。

  在亚洲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塑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符合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亚洲各国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它们渴望和平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具有摆脱贫困和落后状况、追求国富民强的共同愿望。在这一共同愿景下,经过长期努力,亚洲各国之间在安全、反恐、能源、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环保等领域的平等协作、务实合作取得了空前的成效,亚洲的发展也为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亚洲的发展、繁荣和进步,与世界其他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亚洲各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日益形成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经验说明,和平发展、务实合作和共同进步才是国际关系发展的正道,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会给任何国家带来任何益处。

  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光辉历程

  在亚洲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塑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经验说明,需要推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国家间务实合作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不断形成引领示范的理念和有效行动的机制。

  亚洲各国间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关系的形成,是亚洲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亚洲各国在长期合作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形式和可行的经验,这些形式和经验具体表现为上合组织和“上海精神”、亚信会议及其一系列政策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和实践、亚投行及其运行机制的建立,等等。其中,作为该地区的大国之一,中国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不仅是这些组织、倡议与合作机制的主要创建者,而且是坚定的引领者、维护者和践行者。近年来,习近平主席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敏锐眼光和深邃思考,始终关注着亚洲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深入总结凝练亚洲国家交往合作的历史经验,不断为亚洲各国之间的平等合作指明方向。他对上合组织成立18年来的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倡导发扬“上海精神”,指出“上海精神”是亚洲各国共同的财富,“上海精神”的实质就是形成了推动亚洲各国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核心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他强调,各国“要保持团结协作的良好传统,新老成员国密切融合,深化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构建平等相待、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的命运共同体”。6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比什凯克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提出要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的典范、安危共担的典范、互利共赢的典范和包容互鉴的典范”。

  作为推动亚洲安全和发展的地区性机制,亚信会议成立27年来,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作为重要的成员国,始终与亚信成员国保持着相互信任、密切合作的关系,并为之不断贡献智慧和经验。正是在5年前举行的亚信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并倡议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为与会各方普遍欢迎和接受。为了促进亚信机制健康发展并更有效发挥作用,在亚信会议第五次峰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在新形势下,要“坚持既定目标,共迎机遇、共对挑战,携手开创亚洲安全和发展新局面”。同时,他指出建设互敬互信、安全稳定、发展繁荣、开放包容、合作创新的亚洲,是亚洲各国的共同期待、共同目标、共同愿景、共同追求和共同需要。这些新论断为继续推动在亚洲地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典范,为塑造亚洲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事实上,为在亚洲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是各项主张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实践中的贡献者和示范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务实深入推进,极大地推动了亚洲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亚投行所支持的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及电网、油气管道和通信网络的建设,正在并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惠及亚洲各国。同时,亚洲各国的繁荣和发展也将在更大程度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机遇和空间。

  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坚定走和平发展、开放共赢的道路,是亚洲各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塑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共同选择。这一选择也将给不同地区和国家带来巨大和深远影响。冷战结束后,亚洲各国普遍走上了追求安全稳定、和平发展和开放共赢的发展道路。亚洲的和平发展局面来之不易,但又无时无刻不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前,国际形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区冲突与动荡乃至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大国关系处于深度调整过程之中,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仍未得到根本消除。同时,经济衰退、难民危机、跨国犯罪、毒品走私等非传统安全等也在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面对上述内外困难和挑战,亚洲各国需要冷静对待,并强化团结与合作;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不走封闭孤立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不走冲突对抗之路;坚定维护公平公正规则基础上的经济贸易自由,以坚持多边合作应对单边行动,推动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亚洲各国需要不为暂时出现的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逆流所动,坚持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亚洲的构建,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积极力量,并树立合作共赢典范。

  中国作为亚洲地区事务的负责任大国,在推动亚洲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亚洲命运共同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发展中的作用也必将日益彰显。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那样,作为亚洲大家庭一员和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坚持开放共赢,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特别是面向亚洲各国的庄严承诺,其巨大意义将为历史所证明,也将为在亚洲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亚洲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重大专项招标课题“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18VSJ04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