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还是人类新愿景?——全民基本收入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2019年06月17日 09: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6月17日第1714期 作者:胡伟强

  全民基本收入(又称“无条件基本收入”)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政府做出的每月或每年为其管辖区域内的全体公民或居民提供一笔固定收入的保证,这种保证会覆盖有关区域内全体具有合法身份的公民或居民,不附加任何额外条件,可终生连续发放。这种“天上掉馅儿饼”的制度构想听上去或许有些匪夷所思,但它却日益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且已经不只是纸上谈兵。本文简要介绍和分析全民基本收入制度构想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和探索、其在近年来成为社会讨论焦点并获得越来越多支持的原因,以及如果得到大规模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

  全民基本收入获多国重视

  针对长期困扰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和高失业率问题,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菲利普·范·帕里斯(Philippe Van Parijs)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了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构想。这一构想在当时不仅没有受到重视,反而被视为荒诞不经的观点而乏人问津。但随着社会变迁和技术发展带来挑战,近年来这一想法不仅日益受到西方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还获得了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被以小规模实验或简化方案的形式率先引入。芬兰社会保险署(Kela)从领取基本失业补助的失业人口中随机抽取了2000名成年人参加于2017年1月1日开始的实验。在试点实验中每月以现金形式向参与者定期发放560欧元“基本收入”,同时取消其失业补助。即便参与者找到工作或开始创业,这部分“基本收入”的发放也不受影响,且不用交税。参与者还能同时享受其他社会福利。实验期为两年,实验目标是判定这种制度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减少贫困并简化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这项实验虽然并不完全符合前述全民基本收入的定义且存在金额过低、期限过短等缺陷,但其开展仍然为验证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可行性以及能否有效替代传统社会保障网络提供了宝贵经验。荷兰、英国的苏格兰地区、加拿大安大略省等国家和地区也正在酝酿或考虑推出类似的实验方案。

  在世界各地进行的有关全民基本收入的实践活动中,瑞士在2016年6月举行的全民公投尤为值得关注。根据提案,瑞士政府将向每位瑞士公民以及在瑞士居住5年以上、有合法身份的外国居民发放基本收入,且无任何附加条件。其次,一旦提案得到通过就会正式成为法律,不存在过渡性或临时性的安排。最后,根据这一提案,瑞士政府打算每月固定向每名成人发放2500瑞士法郎,每名儿童每个月也可以得到625瑞士法郎的收入。与其他国家的实验方案相比,这一提案所保障的基本收入水平不仅更为慷慨,而且刚刚超出瑞士的贫困线,符合全民基本收入的支持者心目中实现政策目标所需的数额。这一提案最终未获通过,但与一般民众的看法不同,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支持者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这一提案获得了瑞士近1/4选民的认同。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全民基本收入的讨论和关注并不只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考虑引入这种制度或者开展小规模的实验,尽管其主要目的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这些国家和地区引入全民基本收入方案主要是为了有效地消除极端贫困,而不是保障全民基本收入水平。

  社会问题使全民基本收入受青睐

  全民基本收入之所以在部分国家得到广泛讨论并日益受到重视可能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长期工作前景的不确定性;另一个是近期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乏力以及各阶层间收入差距拉大问题日趋严重。

  首先谈谈长期工作前景不确定的问题。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对发达经济体未来就业前景的冲击是全方位和没有先例的。全方位指的是不仅仅那些一般熟练技术工种会被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和自动化机器所取代,一般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岗位也面临着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没有先例指的是在以往的三次工业革命中,虽然一些原有的工作岗位消失了,但是也有大量更新、收入水平更高的工作岗位同时被创造出来,但目前人们仍难以确定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否会复制以往的模式。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长期来看,产品和服务成本会日益降低,某些产品甚至会被免费提供给人们,生产效率将得到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大量的技术性工作岗位也将被替代并永久性地消失。这种技术进步在带来物质丰裕的同时也给发达国家的长期就业前景蒙上了阴影。

  其次是困扰当今发达国家的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长期停滞和社会收入、财富不平等问题。在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所著的《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这种分配不平等现象被浓缩为r > g的问题,即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这必然导致财富越来越集中到资本所有者的手中,从而带来赢者通吃的结果。此外,各种资源和要素在价值链上的自由流动使得大量制造业工作岗位从高生产成本国流出并转移到低生产成本国家,也影响了部分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获得和增长。无论收入(财富)不平等的具体形成机制如何,其所带来的政治社会影响已然显现。这些深层次和结构性的变化必然要求政府予以回应并做出政策调整,全民基本收入这一制度构想也就相应地进入了社会主流人群的视野并被纳入一些国家政府的一揽子改革议程之中。

  发展前景和问题解决

  目前,人们在全民基本收入的资金来源及其影响等方面仍有疑问,需要得到解答。在面对国家和社会能否负担得起实行全民基本收入所需要的、动辄以万亿计的财政支出这一问题时,全民基本收入的支持者认为,通过重新整合现有的社会福利支出体系和税收体系,发达国家可以负担得起这笔开销。它们可以新开征一些必要和有益的税种,如普遍性的碳税和特定的资源税、金融交易税、更具有累进性的收入税等;同时减少或取消对化石能源等产业的不合理补贴。

  而对于有人质疑这样一笔不劳而获的固定收入可能会给人们的工作意愿带来消极影响,全民基本收入的支持者一般会从三个方面予以回应。第一,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这样一笔基本收入的引入从整体上说并不会影响人们寻找工作的积极性,如果能够很好地设置基本收入水平,反而会增强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二,引入基本收入制度可能会改变劳动力竞争条件从而抬高整体工资水平;第三,在有了基本收入保证之后,人们就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所带来的多样化追求和自我价值实现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更是其目标,人们可以不再为糊口而是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工作。

  但全民基本收入的内涵与当下发达国家的主流思想观念并不一致,特别是与那些推崇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国家的观念有较大差距。在部分发达国家的主流经济学思想观念中经济增长自身已然变成政策追求的主要目标,政府干预市场并不符合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通过政府强力介入市场无条件提供基本收入的做法自然也与部分发达国家的这种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表示,人类的需求分为两大类:基本或绝对需求和相对需求。在相对需求方面人类可能永远无法满足,但对基本或绝对需求的满足会很快到来,一旦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可能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追求那些非经济性目标之上。就此而言,人们能否找到全民基本收入相关问题的全面可靠的解决之道,全民基本收入将会给社会带来何种影响,值得我们持续给予密切关注和进行更多的分析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