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悄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在全球化舞台上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双重交集,导致中国的对外话语权始终笼罩在西方话语霸权之下。新时代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既要观照历史逻辑,汲取历史教训;也要遵循现实逻辑,主动争取国际话语权;更要从未来发展逻辑入手,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对外话语体系,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逻辑:体现话语变革强烈诉求
新时代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首先是基于中国近现代史中话语权缺失的深刻教训。从历史上看,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但近代以降,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潭,国际地位随之一落千丈。在西方列强的颐指气使中,中国只能被动地在言语上听从、在行动上屈从。面对种种不平等条约,中国无权反驳而只能默默接受。一战结束后,即使中国作为战胜国出现在巴黎和会上,也被无情剥夺表达意愿、争取权益的权利,只被允许在他国达成的协议上签字,那窘境就像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中所言,“人是有的,没有声音,寂寞得很”。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实现了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拓展,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可以说,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使中国人民相继揭掉了“落后挨打”和“贫穷挨饿”的标签。然而,由于历史的惯性使然,西方凭借资本、科技、武力等方面的优势,仍然掌握着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中国的形象长期被“他塑”而非“自塑”,并因此大打折扣。
历史一再向我们昭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近现代中国话语权的缺失,寄托着中华民族开口说话、表达自我的渴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时代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命题的提出,体现了对历史上中国长期无法进行自我表达的话语变革的强烈诉求。
现实逻辑:消除“崛起中的烦恼”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各种目光逐渐聚焦在中国身上。中国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崛起中的烦恼”。西方一再鼓噪各种论调并制造各种陷阱,恶意抹黑中国。尤其是近期以来,美国以咄咄态势发起对华贸易战,“美国吃亏论”“加征关税有利论”“中国出尔反尔论”“中国强制转让技术论”“对华文明冲突论”“中国退步论”等禁不起推敲的不和谐论调喧嚣四起,成为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杂音。
经过70年的发展和努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发展优势相比,我们的话语优势还无法与之匹配。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在国际舞台上发声不足、阐释不够、表达不充分的情形。为此,中国有必要也必须通过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外话语体系,来传播中国声音、消除外界误解、拨开认知迷雾、回应国际关切。为此,精心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问题,他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和深刻阐发,指明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如今,中国已经摆脱了落后挨打、贫穷挨饿的局面,必须着手解决失语挨骂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时代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正是基于中国消除“崛起中的烦恼”、主动争取国际话语权的现实逻辑。
未来逻辑: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其中也必然包含着“话语强起来”的深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还面临着国家发展优势尚需继续扩大、理论创新自觉性自主性尚待增强、对外传播技术方法先进性灵活性不够等问题。面向未来,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对外话语体系起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在增强国家硬实力上着力。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着对外话语体系的效度,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最重要的还是办好中国自己的事。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打压所动、不为噪声所扰、不为表象所惑、不为恐吓所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不断增强中国发展优势,为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要在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上着力。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产出标志性成果,努力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响亮地发出中国声音、更加系统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鲜明地提出中国主张。
三是要在构筑对外传播新格局上着力。构建话语体系,离不开对外传播新格局的保障。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优化对外传播战略布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掌握对外传播先进方法,强健对外传播专业队伍,拓宽对外传播渠道,在对外传播中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更要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本文系教育部当代社会主义重点研究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研究专项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SDZXWT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