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
2020年05月28日 04: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8日第1935期 作者:方敏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品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哲学的重要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真正继承者与超越者,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实践品格——实践活动对于理论活动有着优先性和本源性,从而将独断的形而上学思辨理性重新拉回到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活动之中。这种“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哲学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生根发芽,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成长为参天大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以之解决中国问题的哲学理论。不同于当时传入我国的许多西方哲学流派与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传到中国,就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与中国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求根本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扎根于改变中国的社会实践,与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在中国百年的历史变迁中获得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正是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双向互动,使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不断彰显。本文选取了三个历史片段,来阐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
  
  革命实践的辩证法
  
  1938年,艾思奇在《哲学的现状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现在需要来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推动哲学中国化,“最重要的还是实践,辩证法唯物论是最和实践一致的哲学,在今日的中国,它是一切以抗战的实践为依归,而绝对排斥学院式的空洞的争论”。这实际上就初步提出了立足于中国革命实践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历史命题。而这一历史命题由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回答的。“两论”的问题语境在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经历了重大挫折。造成这些挫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比如,王明一直主张苏俄革命理论相对于中国革命实践的优先性,但这一错误认识让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挫折。而恰恰正是主张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毛泽东同志扭转了长征的危局,挽救了中国革命。这一切迫切需要全党展开反思与研究,以应对抗日战争的新局面。究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苏联的哲学教科书还是中国的革命实践?毫无疑问,“两论”给出了鲜明的答案,中国的革命实践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来源。许全兴教授指出:“‘两论’不是书斋的产物,更不是从任何书本上可抄得的,而是凝结了中国革命的血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同志在“两论”中创造性地阐明了理论和实践、普遍和特殊的辩证统一,为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哲学前提。“两论”不仅坚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打破了对于苏联经验的教条式理解,而且“两论”还充满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智慧和矛盾辩证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元素。可以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两论”中第一次获得了有力的实践支点。
  
  真理标准与改革实践
  
  改革开放以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冲破思想的藩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使命。孙正聿教授指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重新确立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这是以解放思想为旗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任务,也是推进整个社会解放思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任务。”思想解放在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中找到了突破口,即: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恢复了生命力,并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整个社会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实现了思想解放和历史转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品格的彰显。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基于改革开放的新实践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认识论”和“价值论”研究,还是90年代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以及21世纪之初的“回归文本”等,这些研究热点与范式的转换,无不体现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改革开放实践出现新问题新热点新矛盾的反思与回应。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重新获得了生命力,不断彰显自身的实践品格。
  
  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之所以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总书记客观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得出的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政治结论,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验的哲学总结,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表达,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必将成为引领与指导中国道路的发展指南。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新时代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理论旨归,继续探索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以理论的形式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乎中国与世界命运的重大实践命题:“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应当是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理论突破口。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反思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倘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脱离当代世界文明的现实与趋势,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活动,必然会成为无源之水;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这样一种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先进理论的指导,我们的现代化运动会偏离正确的航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然是要以哲学的方式把握历史变迁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而创立中国自主的学术话语体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正在改变世界的中国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看家本领,既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理论原则,又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着自身。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