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2021年04月07日 09: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7日第2141期 作者:曾福生 卓乐

■图为福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工人利用智能控制系统管理大棚蔬菜种植。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只有将小农户嵌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不断提升其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户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单元,在农业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我国有2.3亿承包农户,经营60%的耕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小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形成功能互补,是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健康推进的基础。相较于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在采用新技术、新机具,对接市场,抵御市场风险、质量安全风险等方面面临更多困难。小农户之间、小农户与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缺乏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小农户生产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应对市场化、国际化竞争的能力仍较弱。在“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要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必须出实招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

  第一,赋能小农户自我发展,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政策措施和要素投入上更加重视小农户,使其获得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等的发展机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依托农村人才培养工程,搭建多种形式的培训平台,强化对小农户的培训。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懂两爱” 的农村工作队伍,引导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新农民”。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疏通科技入田“最后一公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要素有效对接,引导其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提高小农户就业创业能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赋予小农户更多财产权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解决小农户在土地流转、入股、务工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保护其财产权益。

  第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继续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建设大基地,打造大链条和大品牌。充分释放产业创造力、分配推动力、流通保障力和消费拉动力,以先进理念和经营模式引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体。支持有意愿、有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小农户经营更大规模土地,促其向“新中农”转变。深入开展经营主体示范创建活动,对各级示范主体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能力,作为获取政府扶持政策的重要衡量指标,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纽带。例如,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股金分红等;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小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生产融资等方面的服务,提升小农户专业化生产水平。

  第三,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农业经营规模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围绕小农户的农业全产业链条,鼓励创新发展农业服务超市、为农服务中心、地方性专业农业协会等专业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小农户加入农业规模经营。通过补贴、发放服务消费券等方式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拓宽服务范围,为小农户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初加工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商,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为小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镇物流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大农业仓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以产业链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多元产业发展的阶段,需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把精细作为农业发展的要求,以现代农业“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发展市场化、产业化、科技化、信息化、物流设施现代化,助推产业现代化。坚持创新驱动,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筑牢农村产业基础。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户及合作社无法承担的关键环节,以及农业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创新小农户和工商资本的联结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严格工商资本下乡的准入与经营监管,切实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权益。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绿色生态发展,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释放农业农村多元价值,提升农业价值创造和市场竞争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