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方略
2024年02月29日 14: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2月29日第2842期 作者:陈伟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4年国务院第3号公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系统规划了到2027年和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面对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艰巨任务,客观要求我们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能力、质量和实效。

  坚持和加强党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坚持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应对建设中一切困难与挑战并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必须切实发挥党的领导的理论、政治、组织和制度优势,夯实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能力、水平和担当。此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各地区各部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站在“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高度谋划建设。“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必须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文明存续客观规律的历史高度,加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各项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并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功在当代和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努力为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维护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永续发展。

  加强建设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与美丽。这必然要求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现代化为重要基石和前提条件,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完备、成熟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升运用治理体系以及科技和经济等手段有效治理生态环境的现代能力,着力构建美丽中国建设的现代实施体系、评估体系、落实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建设方式和手段的转型与创新,加快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智能化和专业化。

  践行“两山”理论守牢全面建设核心理念。“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定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核心理念,把资源、生态、环境视为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正确处理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挖掘各地区生态资源禀赋,打造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通道、路径和模式。建立生态保护多元化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机制,高效地将自然与生态优势转化为社会与经济财富,协同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厚植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持续内生动力。

  围绕民生福祉建设宗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为宗旨,坚持生态惠民利民为民,处理好以蓝天、碧水和净土为重点的污染防治攻坚与协同治理的关系。着力强化源头防治、综合施策和联防联控,大力推进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集中解决好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综合整治,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的保护治理,推动陆域海域污染的协同治理。推进土壤污染的风险防控与治理,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集中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以绿色发展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旨在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取得建设成效的根本之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和绿色服务等产业,构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治理智慧化的绿色低碳现代化经济体系,协同推进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积极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与消费方式,营造绿色低碳生活的社会风尚,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统筹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理应坚持系统观念和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和全过程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处理好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的关系,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和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增强生态系统自身的循环能力,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持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打造建设示范样板。建设美丽中国是全体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必须将“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作为全面建设的内在要求与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构建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体系,强化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责任和义务,持续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激发人民的创造精神与活力,增强全民共建美丽家园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形成全民自觉参与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另外,因地制宜地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大力推动美丽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一个个试点示范样板建设,积沙成塔地构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基。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必须同舟共济,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自然要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正确处理“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的关系。有计划地稳妥推进“双碳”行动,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落实好“双碳”“1+N”政策体系,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提升固碳增汇能力,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用严密法治守牢建设的安全底线与保障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势必加强严格制度和严密法治建设,正确处理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的关系,构建全面建设的“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安全底线和法治保障,科学划定并切实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环境风险的常态化管控机制,健全国家生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促进环境治理市场健康发展,构筑美丽中国建设的科技支撑,培养造就生态环境专业化人才队伍。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边境地区碳达峰与兴边富民的耦合机制及梯次策略研究”(22XZZ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