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有效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2024年02月29日 14: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2月29日第2842期 作者:潘娜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质效双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而科学有效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18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协调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落地见效,核心要牢牢抓住考核体系建设这个“牛鼻子”,打造有益于高质量发展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需要从价值理念、机制创新、技术应用和实施策略等方面统筹谋划、系统改革。

  布局绩效引领治理新格局

  政府绩效管理亟须适应高质量发展增长方式的转变,塑造超越传统绩效管理模式的新型格局。

  首先,加强对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学习和内涵理解,深化“高质量发展”理念对政府业务和行政过程的指导。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另一方面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高质量发展如何惠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在考核标准设计中强调民生指标的刚性,促进形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其次,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政绩考核内容及指标体系。政府部门应坚持综合平衡原则,科学把握“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注重结果性与过程性指标相结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平衡,短期与长期指标相兼容。这既要求关注经济、产业发展的宏观调节性业务指标,又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社会发展变量;既要追求全方位、全过程考量的全生产管理要素指标革新,又要强调思想认识和攻坚战、攻关期实干行为的知行维度;既重看得见、摸得着,短期内见效快、可以量化的“显绩”,又重不显山、不露水,周期长、见效慢的“潜绩”。此外,还应立足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不同部门,既围绕人、事、能源、产业、企业等资源要素维度,又覆盖城、乡、试点示范区、城市群等地域区位差异,坚持规定性与个性化指标相依傍,激励性与约束性指标相搭配,走特色化、差异化的绩效新路子。

  最后,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大绩效”战略管理体系。通过制度建设、机制创新和多元协作,强化高质量发展驱动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一是优化绩效管理体系,以制度化方式将五大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考人、考事、考组织”的政府综合绩效、部门绩效、领导政绩与公务员绩效中,以实现组织绩效、部门绩效与个人绩效的无缝衔接。二是绩效管理体系需规避或消除部门本位主义,加强部门间合作、政府间合作及区域协作,减少协作摩擦。三是继续增进与社会公众、第三方机构、社会及市场力量的互动合作,增强对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体系运行的监督和价值共创。

  打造因地制宜的绩效图景

  不同政府的战略使命、职责业务、行政权限等各有不同,不同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动力机制及执行措施也应呈现一定差异。

  一方面,允许各级地方政府及部门组织根据自身情况“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设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一是强调“各具特色”原则。可根据不同行政层级、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需要的绩效考核指标,增加结构型指标、引导型指标、变量型指标、加分项指标、间接指标和长远收益型指标。二是贯彻“渐进”实施方略。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应坚持渐进改革原则,既要自觉抓好当前的重点难点问题,又能主动结合地方和部门发展趋势,放眼长远,蹄疾步稳,推行平时考核制度,抓实组织与领导干部相衔接的考核,摸索并积累特色化绩效改革经验,以实现创新扩散。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税务绩效指标设计为例,重点设置指引税务绩效向着税务现代化的长期使命愿景和最终成功前进的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如征管效率、纳服效率、办税效率等指标以加强服务体系、征管体系以及信息体系、国际税收体系的建设。

  另一方面,允许地方政府及部门组织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绩效考核方式方法。一是完善市场化、社会化绩效评价方式方法。科学引入外部监督和评价,使服务对象、社会公众能够有效参与,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二是改进内部评估方式、机制和流程。将绩效过程管理与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年终集中评价转变为过程中的实时评价。将绩效评估的全链条进行闭环检验与升级,补充缺失或薄弱的绩效认知、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环节,强调与日常督查督办工作的衔接,大力培育和弘扬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绩效文化。三是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组织尝试设计出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绩效管理机制。增强上下贯通的执行力,保证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绩效管理战略目标在不同政府层级的有机统一;加强左右联动的协作力,全面升级部门协作治理能力和主动适应职能转变的响应速率。

  破解绩效管理低效难题

  如今,政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绩效考核,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打破部门间绩效信息壁垒,共享客观绩效信息数据,有效提升了智慧化绩效管理的水平。未来还需继续秉承“高质量发展”目标,为政府绩效管理释放更多数字红利。

  首先,树立数字绩效管理理念,全面启动绩效管理信息化改革。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绩效管理重构并践行树立信息化、智能化思维,结合数字化绩效考核的特点和需要,提前谋划指标设计、考核机制等。如针对考核指标搭建高效、便捷的数据自动化采集入库系统和绩效数据台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绩效机制升级与考核流程重构再造,增强数据考核结果公开及经验扩散速效。

  其次,数字赋能绩效管理决策过程。利用大数据与仿真模拟技术等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绩效指标体系以及管理实施机制的改进与完善。通过智能主体、演化博弈以及机器学习等方法对不同地方和部门的智慧评价体系进行建模与模拟,包括数据仿真、考核流程仿真和绩效评价方法仿真等,验证并提升智慧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最后,促进绩效管理实施过程的深度信息化与数据化。推进绩效数据自动采集、实时分析、自动化考评、结果可视化、痕迹记录及画像、跟踪与反馈等绩效过程,大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创新绩效考核的样态。

  全面助力绩效体系改善

  面对复杂多元的公共事务和目标诉求,以及个性化的组织和个人,应推进指标体系的精细化,增加考核主、客体对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机制、规范指南的接受程度和行为习惯,进而实现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绩效管理效应。

  首先,默认规则。基于用户习惯及特点精准推送和投放关键绩效信息,运用隐性策略及更有效的措辞引导用户读取及优化选择。如针对专项任务、引导性、激励性等指标,通过弹出窗口等自动提示考核主体进行筛选、调整,提示被考核对象对个性化指标加以重视;创建有益于跨部门、跨层级沟通协作的默认通道,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增强对高质量发展绩效文化的共识。

  其次,简化过程。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绩效考核过程中的文牍主义、形式主义,降低绩效管理操作成本;提升绩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数据信息流转速度,破除数据壁垒。特别在制定指标时,应通过多部门的互动,以充分沟通、共同确认的方式解决指标设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差序认知和偏差,提高被考核对象的参与度。

  再次,引导行为。利用良好的宣传及友好的绩效考核信息化系统,加大多元主体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认知,进而激励地方政府和部门组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并引导市场主体和公众支持节能减排、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

  最后,信息披露。绩效考核结果应加大透明公示力度,做到可追踪、可查阅,以方便公众监督。另外,提升绩效信息检索查询的精准度和回溯性,帮助公众动态了解政府高质量发展绩效变化趋势,进一步扩大有助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外部效应。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