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人工智能时代国家安全语言服务建设
2021年07月09日 08: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9日第2204期 作者:

  编者按:语言服务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语言服务具有重要的安全价值。语言服务包含翻译、本地化、语言技术、语言资源、语言测试、语言治理等多个方面,在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相关的语言服务建设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语言自身的安全也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本期“特别策划”,学者从国家语言服务建设的重点,语言服务国家安全建设的使命、方向与动力,语言服务智能化,语言治理能力新路向等角度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我国语言服务能力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语言服务建设

  语言服务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国家安全语言服务指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应对一切威胁和危害国民安全、国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的行为和事件,提供语言政策规划、语言数据管理、口笔译服务、语言产品研发、语言技术创新、语言资源保护、语言教育培训、语言安全咨询等方面的支持保障。

  语言服务是国家安全重要保障

  根据《2012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语言服务业指所有从事多语言信息转换及关联服务的机构,包括核心层、相关层与支持层。其中,核心层指主营语言信息转换服务,或从事相关技术开发、培训及咨询服务的企业和机构,比如翻译企业、本地化企业、翻译软件开发企业、翻译培训机构和多语信息咨询机构等。相关层指通过语言转换进行营业的涉外机构或企业,如国家外事外宣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大型跨国企业、旅游部门、对外经贸和信息技术部门均属此类。支持层指为语言服务提供支持的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包括政府相关决策和管理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等。广义的语言服务业囊括语言机构与涉外机构,但狭义的语言服务业仅指广义定义的核心层。

  人工智能技术挑战国家语言安全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语音识别技术的支撑下,人工智能正成为科技创新的“超级宠儿”。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和“革命性”技术,正在从根本上变革国际社会的发展进程及方式。作为一项持续变革的新技术,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而言,既蕴含着机遇,也存在着风险。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我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统领性指导思想,是中国处理好人工智能、语言服务与国家安全关系的核心理论基础。

  边境语言的“睦邻戍边”作用

  边境语言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兴边睦邻、戍边护疆”。中国历来实行兴边睦邻政策,边境是双边贸易口岸和人员交流通道,且日益成为双方边境省区扩大经济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边境对面来嫁、来学的现象增加,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边境既是防控的关卡,也是援助周边的通道。人员交往、经贸交流、通婚成家、文化教育、应急服务等,都离不开边境语言的参与,边境语言是架设在边界上的“语言睦邻桥”。

  语言服务国家安全建设的使命、方向与动力

  加强国家安全建设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行业、各团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国家安全建设的征程上,语言服务行业和语言智能服务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治理到“智理”:提升国家语言治理能力的新路向

  国家语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体现。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治理也离不开语言的支持。因此,语言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具有双重性:既是治理的对象,又是治理的工具。

  加强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

  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后,国家安全和语言文字事业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推进相应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成立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并加强建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突发事件处置已经凸显了应急语言服务的迫切需求;全球疫情防控行动更表明,重大灾难面前没有哪个人或哪个国家是一座孤岛,“通心”“通事”“通语”是战胜共同面临的困难的必然要求。加强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并建设国家应急语言服务组织,是顺势而为之举。

  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人工智能与语言安全

  人工智能时代是以智能化生产工具为代表的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知识”和“工具”始终是引发社会发展阶段变革的基础,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发展逐渐将生产力结构中“人”这一核心要素释放出来,并完全朝着“工具”发生转移,使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智能化的新阶段。因此,人工智能时代是科技发展引发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的时代,是社会生产力急剧变革的时代,是人类智慧量变和质变爆发式提升的时代。

  人工智能翻译助力文化互鉴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攀升,国家开始注重软实力建设,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就是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通过实施外译项目,可以使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流动变得更加平衡,有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促进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实现方式就是翻译。但是,目前不论是文化的“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遇到了翻译效率和质量这两个瓶颈,我们有必要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方面的发展,帮助从事文化互译的译者和研究者突破这两个瓶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