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邃哲理
2025年01月22日 09: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年1月22日第3062期 作者:路向峰

  习近平文化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更为宽广的文明维度,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深入把握、深刻领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秉持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亦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言,“历史什么事也没有做,它‘不拥有任何惊人的丰富性’,它‘没有进行任何战斗’”,而是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创造着人类得以前行的精神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 纵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坚守人民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会因此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只要激发出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性,广大人民就会在文化实践中迸发出蓬勃的文化创新活力。习近平文化思想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在大历史观中审度新时代人民的精神需求、文化权益、文化主体性,尊重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创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时代的文化画卷中自始至终将人民性这条主线贯穿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精准评判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旨归。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毫无疑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是包括美好精神生活于其中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火热实践,高举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造人民满意的艺术。做好贴合人民心声、符合人民诉求的文艺工作,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习近平文化思想涵括一系列惠及人民精神世界的战略部署: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促进城乡之间文化的互动和交流,全面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全民文艺活动等文化惠民活动,完善文化体制机制,构建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公益性职业管理运行体制,使得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简言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就是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开心不开心、同意不同意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高评判标准,就是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的精神文化利益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辩证思维,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线 

  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认识好、把握好、处理好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一系列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主题、时代使命、历史责任和世界担当,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辩证矛盾。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运用辩证思维,全景式把握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性与现代性、体与用等一系列辩证关系,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思维规律中考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其发展,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线。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关于世界历史与精神交往的思想,主张发挥文化主体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简言之,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古今中西之争为基本场域,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既解决“古今”问题,又不忽视“中西”问题,主张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在遵循文化发展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基础上,既坚持文化主体性,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立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坚持文化世界性,秉承开放包容理念,为解决世界难题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人类文明内在的差异性原本就是文明魅力之所在,而跨越文明形态和文化样态的交流互鉴是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辩证统一关系的最好写照。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的创新观点,主张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发展中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纲要》强调,“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确证了“第二个结合”所开启的思想解放意义,进一步深刻把握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达到了新高度,对文化发展中传统与现代的认知提升到了新水平。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文明演进的整体高度界定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以开放性、发展性、贯通性的思维模式深刻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又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共生关系,破解了文化发展中传统与现代的悖论,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跨越。

  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鲜明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揭示了我们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标志着党的理论创造性、文化主体性、精神独立性实现了新的升华。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决定了中国文化发展必然要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决定了中国文化发展必然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守正与创新的互动中完成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确保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确立的文化主体性,又契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要,彰显文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习近平文化思想所坚守的“正”,既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文化本质和文化创造主体等基本原则的“魂脉”,亦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文以化人,道德教化、伦理规范,文化交流、文明共生等重要价值理念的“根脉”。习近平文化思想所创之“新”,一方面是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另一方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

  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于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具体实践,立足于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具体任务,落脚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担当,在贯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创新,在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有机结合中不断推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指导地位,为中国社会的文化变革和发展贡献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法。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时代课题,科学认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科学预判新时代文化发展走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性,及时回应新时代文化建设遇到的困境,突破传统思维,创新性提出新理念、新方式、新论断、新机制、新话语、新举措,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个结合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创新研究”(24BKS03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