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服务是国家安全重要保障
2021年07月09日 08: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9日第2204期 作者:岳峰 殷瑞杰

  根据《2012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语言服务业指所有从事多语言信息转换及关联服务的机构,包括核心层、相关层与支持层。其中,核心层指主营语言信息转换服务,或从事相关技术开发、培训及咨询服务的企业和机构,比如翻译企业、本地化企业、翻译软件开发企业、翻译培训机构和多语信息咨询机构等。相关层指通过语言转换进行营业的涉外机构或企业,如国家外事外宣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大型跨国企业、旅游部门、对外经贸和信息技术部门均属此类。支持层指为语言服务提供支持的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包括政府相关决策和管理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等。广义的语言服务业囊括语言机构与涉外机构,但狭义的语言服务业仅指广义定义的核心层。

  语言服务与国家安全

  西方国家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把语言资源定位在国家战略的层面。发达的语言服务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以英语为例。因为全世界电视频道语言、国际组织工作语言与网页语言中,大多数都是英语,所以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旅行在外有安全感与实际的安全保障。由于英语的通用性,英语文化的传播在国际上就特别畅通。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语言服务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为我们必须通过语言服务了解他国国情与文化,掌握实时外交舆情,并应对各类紧急事件,所以语言服务直接涉及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核安全、金融安全、资源安全、产业安全、财政安全与网络安全等。语言服务对外支持国家安全保障,对内发挥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在国内的语言服务涉及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等。

  近年来我国国家战略的实施使语言服务显得更为重要。不仅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中国企业也要“走出去”,而语言服务能力则关乎企业在外的安全与利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语言服务的需求甚高,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约29个语种,文化差异性非常突出,没有良好的语言服务,就没有经济安全或文化安全可言。

  人工智能与语言服务

  人工智能大幅提升了语言服务水平,在文本翻译、语音翻译以及图像翻译方面的技术均有突破。文本翻译服务由传统的机器翻译升级为神经网络翻译,由于具有自我学习功能,翻译效果更好,语言也相对流畅。对于不太复杂的句子,人工智能语音翻译可以相当于人工智能版“同声传译”,经由语音识别、算法计算、文本转化以及语音转换这四个步骤,将源语音转换为目标语语音。现在,图像翻译服务能够进行图像取字、识别并翻译。百度翻译、搜狗翻译、有道翻译、金山翻译等都上线了拍照翻译的功能,丰富了翻译市场的服务方式与内容。

  “人工智能+语言”已经渗透到当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是大势所趋。在文本翻译、语音翻译、图像翻译出现之后,人工智能机器翻译将携手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通过新平台拓宽语言服务领域、变革服务模式并创新翻译技术。

  当前,人们收集、整理、加工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大大加强,在分析数据、判断现状与预判趋势时有更好的基础。有了人工智能,收集信息可以是实时充分有效的。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服务建设安全的国内国外环境。比如做好外宣工作,加强文化宣传,适度把握国际话语权,扩大我们的影视影响力,树立科技企业形象等。

  行业与高校的应对策略

  人工智能语言服务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处在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应予以充分重视,语言行业与高校均应有对策。

  就语言服务行业而言,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升级与创新是发展策略。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在语言服务行业的运用更为广泛,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今,语言服务行业已经有条件为客户提供咨询、研发、投资等社会性运用,并且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语言服务及衍生品;服务的方式则随着技术、平台发展而改变,云端化、自动化、技术化、专业化、平台化的程度会更高。比如,应对国际卫生危机舆情,语言服务可以快速采集世界各国的话语进行分析、翻译,为有关机构决策提供最迅捷精准的实时参考。语言服务行业还可以为我国商务人员在外旅行做安全测评,分析在国际摩擦中的潜在风险,保障人员安全。

  就高校而言,培养语言服务人才意味着培养语言技术应用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在语言技术应用方面超越传统外语专业。另外,在翻译项目管理、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本地化技术与术语库方面的要求应显著提高,以此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新型语言服务人才。此外,高校需要完善语种结构,目前全国设置英语专业的高校有上千所,但小语种显然需要进一步规划,未来的小语种专业毕业生至少应该兼有英语能力才不至于有就业风险。高校还应参与方言与特殊人群语言的人才储备,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建设专业化的多语人才储备库。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有些更为细致的课程有必要开设,比如应急话语课程,应对像跨国性公共安全这类型的危机,与传统课程不同的是授课案例是经过人工智能采集的,与实时舆情同步。

  我们希望,在人工智能时代,借由数据采集分析与严密的监测保卫国家各领域安全。

  (本文系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KCJS202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