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语音识别技术的支撑下,人工智能正成为科技创新的“超级宠儿”。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和“革命性”技术,正在从根本上变革国际社会的发展进程及方式。作为一项持续变革的新技术,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而言,既蕴含着机遇,也存在着风险。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我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统领性指导思想,是中国处理好人工智能、语言服务与国家安全关系的核心理论基础。
人工智能赋能“全新时代”
在全球范围内,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虚拟空间、现实空间、语言空间与思维空间的高度互联将导致人类社会的话语与社会变迁。随着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无人车、无人武器系统、机器翻译、面部表情智能识别系统纷纷走向市场,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广,在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军事领域、网络领域大显身手,主要体现在其“赋能”功能上。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带来更加高效、自由的智能生活满怀期待。尤其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综合“大脑”。机器学习、智能制造、网上支付、数字楼宇、数字城市、数字教育、数字购物、数字医疗、数字交通已经走进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自主操控等新特征,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人工智能带来“全新挑战”
在人工智能产业逐渐扩大的同时,其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一,深度伪造信息内容。深度伪造技术的兴起带来了重大风险挑战,其具有逼真度高、辨别难、适用范围广等特性,既会侵害个人权益,严重的还会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在信息搜集过程中,虽然信息源大大丰富了,但是,制造虚假信息的手段也更加便利。随着智能手机及其App的普及,网络传播的大众化和内容分众化,动态虚假信息能够覆盖更多国家和地区更广泛的受众。深度虚假和情绪操控的内容将能够以高精确度向目标受众传递。因此,要警惕伊莱·帕里泽提出的“过滤泡”效应,避免“智能隔离状态”,切实关注自身的隐私保护。
其二,情感运算和自然语言处理将更易于操纵人类感情和提取敏感信息。人工智能“依托的算法、数据和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使个人数据更容易收集与分享,极大地便利了身份信息编码、健康状态、信用记录、位置活动总计等信息的存储、分析和交易过程”。人工智能易于合成逼真的视频和音频内容,人们可以在网络视频、网络通信工具上仿冒他人。此类伪造音视频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快速传播,给社会和经济秩序带来冲击。
其三,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基本技术体现在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机器翻译、搜索引擎等语言产品和语言服务中。在人工智能时代,网络安全威胁可能进一步泛化。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使国家或个体数据更加集中化,基础设施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技术门槛不断降低,进而导致网络安全风险越发突出。人工智能向各新兴领域快速蔓延,万物互联的概念深入人心,网络安全边界愈发模糊。最普遍的是信息泄露问题。一旦有黑客入侵,国家信息或个人隐私将面临泄露风险,危害国家安全或个人财产安全甚至人身安全。
语言服务具有重要安全价值
人工智能影响范围广泛,需要一种综合、系统、全面、辩证、发展的安全理论框架才能够正确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美国、英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均发布了关于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对安全挑战的战略文件。2015年,哈佛大学发布《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报告,2018年,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智库发布《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报告,2019年11月,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RS)发布《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研究报告,上述报告集中反映了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和塑造未来美国国家安全问题。
面对技术竞争,中国也需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具有纲领性的国家安全理念处理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人工智能”写入“十三五”规划;2016年,《“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发布;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2月,《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2020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在新时期的“新国家安全观”之下,语言服务具有极为重要的安全价值。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工智能“赋能”的应急语言服务在抗疫防疫一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强大的语言服务保障、全方位的话语传播,为中国在抗击疫情中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因此,综合国内外人工智能发展现状,需要切实增强人工智能条件下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不断加强人工智能发展顶层设计和核心技术突破;面对人工智能对社会秩序、伦理道德和思想意识等带来的冲击,应加强专题研究,立法管理,确保人工智能良性安全发展;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开设语言技术、语言服务等专业,打造人工智能“金课”,培养人工智能“金才”,持续加强产学研多维立体合作,增强人才、技术、知识和实验储备;注重人工智能条件下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加强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与民用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智能化建设,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基于可比语料库的网络语言生态文明建构策略研究”(18XYY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