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聚焦沂蒙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2018年07月27日 10: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27日第1502期 作者:

  编者按:沂蒙山区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纽带,它北起胶济路,西至津浦路,南接陇海路,东濒黄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共同开辟了沂蒙革命根据地。从壮烈如火的战争年代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沂蒙老区为国家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在历史中铸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宝贵经验:坚持党的领导

  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一直是我党、我军的重要战略基地。从血雨腥风中走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与沂蒙百姓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共同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与时俱进的沂蒙精神

  “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首歌谣是沂蒙人民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军民、党群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关系的生动描绘。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用生命与热血生动诠释了何为军民一家、鱼水情深。

  林学启:党群良性互动造就沂蒙精神

  产生于山东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沂蒙精神是人民军队和沂蒙人民实践的结晶。沂蒙精神孕育、形成于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并在新时期不断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应该如何理解沂蒙精神内涵?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林学启。

  孙书文: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新机遇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等红色文化具有怎样的价值?红色文化传承呈现何种态势?应该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围绕这些问题,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孙书文接受了记者采访。

  陈文东:用有温度的文学精品弘扬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既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文学创作活动重要的精神支撑。近年来,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文学创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在山东省作协副主席陈文东看来,当前还未建构起一个强有力的沂蒙精神文学创作方阵,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现象。未来应如何进一步丰富沂蒙精神的文学表达?围绕这一话题,陈文东接受了记者采访。

  王志东:续写沂蒙精神光荣传统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军民团结一心、坚强不屈斗争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赢得民族解放的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境下,沂蒙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与群众水乳交融,不惜以生命的代价为人民谋解放,在如今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应如何续写我们党这一光荣传统?就相关问题,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志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李安增:以人民为主体开展文化建设

  一首始创于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沂蒙山小调》传唱大江南北,通过歌声表达沂蒙地区“休戚与共、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在沂蒙抗日根据地还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中国共产党在沂蒙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开展了丰富多彩又成效显著的文化建设运动,成为沂蒙抗日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亮丽风景线。就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历史经验与成就相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安增。

  魏本权:拓展沂蒙根据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

  沂蒙抗日根据地历史是中华民族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沂蒙抗日根据地研究出现了哪些新的学术增长点?就相关问题,临沂大学沂蒙文化研究院院长魏本权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