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璋是中国古代流行时间很长、分布面很广、形制特征鲜明的一种玉器。对于牙璋,清末吴大澂在《古玉图考》中就曾考证过。20世纪初至30年代,一大批牙璋等玉器流落海外。50年代以来,在北起长城、南至北部湾包括珠江三角洲与今越南北部、西抵陇中、东达黄海岸边这一广袤的区域内,先后有40多个地点发现了300多件牙璋。其中,四川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发现的数量最多,达到200多件。通过对各地发现牙璋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夏史的一些踪迹。
中原核心区牙璋形制
牙璋是夏时期玉器中最为典型、最为独特的一种器类。目前的考古发现表明,形制最为原始、年代最早的牙璋是在中原核心地区出土的河南巩义花地嘴1件墨玉牙璋,属新砦期,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850—前1750年。其端部弧形刃,长条形器身,下部为柄,柄部穿一孔,在器身下端两侧边有略微呈三角形凸出的牙,牙面上有数道浅凹槽。柄部的穿孔是为了便于在牙璋柄部安装木柄,而器身下端两侧边凸出的牙及牙面上的凹槽,则是为了协同柄部的穿孔捆绑加固木柄。整器长30厘米,厚1.01厘米,刃部为全器最宽、最薄处。出土地点及年代显示,这件牙璋是夏王朝前段的遗存,而器形特征表明,这是一件直击类兵器。
中原地区发现的牙璋中,形制最为复杂、制作工艺水平最高的是二里头文化第四期牙璋(图1),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560—前1530年。整器长48厘米。在器身的下端与柄部之间有阑,阑部施刻密集的凹凸弦纹,在阑两侧边施刻大小扉棱与密集的扉牙,并且左右两两相对,排列密集而工整,极具装饰效果,显示了很高的工艺技术水平。出土地点与年代显示,这件牙璋可能属夏王朝覆灭后商汤所作“夏社”时期的遗存。器形特征表明,这类形制的牙璋是由新砦期牙璋演变而来,也属夏文化的遗存,但使用功能不同,已经不是兵器,而是一种仪仗活动的用具了。二里头四期牙璋大概是夏王朝之后,夏人在旧都使用的一种仪仗用具。
图1、图2
图3—5(从左至右) 作者/供图
中原地区的商王朝不制作牙璋,而是将牙璋改制为其他器物使用。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由牙璋改制的玉铲形器。
这些现象说明,牙璋是夏代、夏王朝、夏部族使用的一种特殊玉器,由夏人发明,时代特征十分鲜明,是探索夏史史迹最为重要的信物之一。
埋藏年代及分布现象
目前所见各地发现的牙璋,其形制不完全相同,埋藏年代也不相同,有的是夏时期埋藏,有的是商周时期埋藏,有的埋藏年代更晚,有的则无法明确其埋藏年代。
其中,中原及邻近地区的河南巩义花地嘴牙璋、陕西商洛东龙山牙璋、偃师二里头牙璋的埋藏年代在公元前1850—前1530年,南阳月河牙璋的埋藏年代为春秋晚期,即公元前476年之前,山东东部地区发现的8件牙璋埋藏年代不明,陕西神木石峁一带牙璋的埋藏年代可能在公元前1680—前1530年,甘肃积石山新庄坪牙璋的埋藏年代在齐家文化末期之前,即公元前1500年前,湖北荆州沙市汪家屋场牙璋的埋藏年代不明,黄陂钟分卫湾牙璋埋藏年代为商末,湖南石门桅岗牙璋埋藏年代在商时期,四川广汉三星堆牙璋埋藏年代可能在商末,成都金沙牙璋埋藏年代在公元前1100—前850年,福建漳州虎林山石牙璋的埋藏年代在商时期,广东东莞村头石牙璋的埋藏年代在商时期,广西地区发现的牙璋埋藏年代不明,香港大湾牙璋的埋藏年代可能在商周时期,今越南北部永富冯原与雄仁等地8件牙璋的埋藏年代可能在商周时期。
中原地区牙璋可明确的埋藏年代,大致在公元前1850—前476年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二里头文化之后的遗迹单位中出土的牙璋,都是二里头文化时期制作并且继续使用的,或是改制为其他器物后继续使用,属于遗玉的再利用。
中原以外地区牙璋可明确的埋藏年代,大致在公元前1680—前850年之间。其中,南方地区发现的牙璋,埋藏年代都在二里头文化四期之后,即公元前1530年之后。
南方地区发现的牙璋,一部分是在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四期及四期之前制作的,如湖北荆州沙市汪家屋场牙璋、湖南石门桅岗牙璋、四川三星堆与金沙的个别牙璋、福建光泽走马岭牙璋、漳浦眉力牙璋、广西地区发现的个别牙璋、今越南北部永富冯原与雄仁等地牙璋等。一部分是仿制或改制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的牙璋,如湖北黄陂钟分卫湾牙璋、四川三星堆与金沙个别牙璋、福建漳州虎林山石牙璋、香港大湾牙璋等。四川三星堆与金沙还创作产生了大量形制新颖的牙璋(图2),包括戈形牙璋(图3)。
结合先秦时期“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左传·僖公》)的原则,南方地区牙璋的分布情况,可能反映了中原地区夏王朝覆灭之后夏文化向南方扩散的迹象,即南方地区使用牙璋的人,可能是来自中原地区的夏遗民或夏部族的后裔。这些人在使用从中原地区带来的牙璋基础上,还仿制、创作新的牙璋形制,并延续着使用牙璋的习俗。
其中,三星堆文化继承了中原地区夏部族使用牙璋的传统,并发展了牙璋的使用功能,牙璋成为古蜀国国家层面的祭祀重器,其形制发展达到了顶峰。所以,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出土的牙璋数量众多、形制多样,并且出现了铜牙璋(图4),甚至还出现了作为组合装饰的牙璋形金箔(图5)。金属牙璋的出现,是国家层面政治文化活动中流行使用牙璋的缩影。
牙璋南传途径蠡测
根据目前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牙璋分布状况分析,牙璋从中原地区向南方地区的传播,可能存在着多条途径。
一是由中原地区经陇东、陇南,通过川西北岷江上游地区的文化走廊,到达成都平原。这一传播途径,与二里头文化对陇西地区的影响以及二里头文化、齐家文化对成都平原地区的影响密切相关。
二是由成都平原经贵州,到达北部湾包括珠江三角洲与今越南北部地区。这一传播途径与三星堆文化对岭南地区的文化影响有一定关系。其中,贵州地区目前是牙璋分布的空白区,但已经发现了三星堆文化遗存的因素。
三是由中原地区经湖北传到湖南。这一传播途径的文化背景,依据湖南石门桅岗发现的二里头文化玉璋等遗存,推测可能与二里头文化四期遗存的影响有关。
四可能是由湖北传入福建西北部,再传到福建沿海地区。这一传播途径的文化背景尚不清楚。但福建光泽走马岭遗址与牙璋一起出土的,还有二里头文化四期的玉璋;漳州虎林山M19号墓葬中与石牙璋一同随葬的,还有二里头文化四期的铜铃等现象,表明这一传播途径可能与二里头文化四期遗存的影响有关。其中,安徽与江西地区目前是牙璋分布的空白区,尚有待发现。
考古发现所揭示的牙璋在中国南方的分布状况,应是反映夏部族活动以及夏遗民流闯四方而留下的重要证据。这可能与商汤灭夏后,夏部族、夏人未因夏王朝的覆灭而消失殆尽,以另外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的历史现象有关。作为夏部族、夏人的标志性器物,牙璋在南方各地的分布状况,再现了这段被湮没长达35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