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守正创新
2021年07月19日 08: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19日第2210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

  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让教师队伍更有战斗力和示范性。为提高全国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管理和治理,7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在上海举行。

  在教学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推动实践的过程。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认为,经过百年探索,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历史飞跃,都是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中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能够立党兴党强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重要原因之一。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表示,在教学中,应体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处理好的五组关系。第一,必须处理好思与行的关系,应明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意义。第二,必须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也就是主旋律与多样性的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第三,必须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坚持与发展好马克思主义。第四,必须处理好党与群的关系,运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第五,必须处理好刚与柔的关系,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加强制度保障与思想引领。

  在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看来,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形态、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和平发展的文明形态、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文明形态。

  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要深入研究和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把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表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本源,也是精神谱系之源。建党精神和精神谱系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典型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五个基本特征。

  思政教师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感悟党的理论创新的鲜明特点及方法论意义。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党百年“四个阶段”发展历程和伟大创造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党在大历史观认识上的重要创新;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概括,既是对党百年来的伟大使命和责任的一种凝练,更体现了对党独特的革命文化精神鲜明特质的认识创新;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理论跃迁。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认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因此,我们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上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明确其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应以体现新思想的创新部分为落脚点,把新的思想落实到课程教学上,增强新时代青年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养好党的接班人,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要切实提高科学理论的感召力,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释疑解惑、育人育才的最新资源,真正使思政课讲新讲活,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头脑,让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解超提出,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好教师关。思政课教师要能够真正全面理解和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专题培训、科学研究,真正读懂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新概念、新理论,做到“讲得清”,不被学生“问倒”。二是以问题为导向,既要讲好伟大建党故事和建党精神,在建党故事讲述与建党精神价值引领中,引导青年学生科学准确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精神实质,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三是注重价值引领,强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破与立相结合、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结合。

  善用党史大课,培育青年先锋。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认为,百年来,中国青年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勇担时代重任,是标志时代、引领时代、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先锋。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智慧和力量。百年党史既蕴含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也包含着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深刻道理;百年党史既是一部记录中国共产党人栉风沐雨、奋斗前行的皇皇史书,也是一堂激励新时代青年奉献祖国、成长成才的信仰大课、奋斗大课、修养大课。善用百年党史大课,深挖精神富矿,传承红色基因,涵育家国情怀,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培育担当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先锋的必然要求。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主任王岩提出,应明确实现党的领导权、行政管理权与学术规制权的统一是关键,领会自由的精神、创新的意志与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的关系是基础,处理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大中小德育一体化是方向。思政教师要正确领会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关系,做到用学术讲政治,同时正确处理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价值与育人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魂和根、本和神,鲜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提出,应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相结合的维度,构建起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灯塔矩阵”,构建起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同心圆式”课程协同体系。引导大学生争做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魂”熔铸于毕生的追求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深植于事业的坚守中,将实事求是的“本”渲染在人生的底色上,将呼应时代的“神”贯穿于创新的腾飞中,从而更好地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在青年学生中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