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语言学视域下的构式理论:新构式模式
2021年06月15日 09: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15日第2186期 作者:张晟钦

In Name Only,作者H. Bor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于2005年出版。作为Structuring Sense的第一卷,该书重新阐释了语法和词汇如何互动,对关于人类思维和语言关系的语言学、哲学及心理学理论颇有启发。资料图片

  谈及汉语的构式研究,国内的相关研究还主要以认知视域下的构式语法为主。然而,构式语法历来偏重对语义的探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汉语的形式化表征研究。尽管生成语言学不乏对汉语的本体研究,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以往的词汇投射模式恐怕并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事实。实际上,生成语言学领域同样存在具有构式取向的语法理论,著名的语言学家H. Borer教授将生成视角下的构式理论称作“新构式模式”(neo-constructionist models)。这些理论本质上借鉴了A. Goldberg的构式语法思想以及乔姆斯基学派的某些研究成果,不仅具有自身的形式化理论优势,还采用了构式整体对结构成分制约的思想,更加符合汉语的语言事实。

  从技术操作和理论模式来看新构式模式

  类似于认知语法体系中的构式理论,新构式语法范式同样包含多个具有构式取向的理论,主要有G. Ramchand的第一语段句法(A First-phase Syntax)、A. Marantz的分布式形态学(Distributed Morphology)以及Borer的外骨架模式等。新构式模式中的句法理论虽仍属生成语法范畴,但在词汇和句法的关系(或词汇和功能)上几乎和以往的词汇投射理论(即词汇核心论)决裂。

  具体而言,新构式语法范式更加强调句法结构在论元解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词库本身不再是具有计算性的语法模块,因而词库内部不存在任何相应的词汇操作。句法结构(或称功能结构),如限定词短语(DP)、轻动词短语(vP)、标句词短语(CP)以及时体短语(TP)等等,通常是由某些功能核心词通过句法操作(如合并操作)搭建而来。这些句法结构实际上就是句法模板,亦即“构式”,其独立于词汇信息而存在。人们通常以这些句法结构为出发点来搭建事件结构,并解释结构中的词项,换句话说,功能句法结构建构事件结构或论元结构,并决定事件结构中论元关系的最终解读。

  总的来说,新构式语法范式采用的是“小词库、大句法”的思想,而针对论元结构的解读来说,新构式模式的思想可以图式化为:句法结构→事件结构→论元解读。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属于新构式模式的句法理论虽然在构式取向以及论元解读方面存在颇多共识,但在一些理论细节方面仍有差异,根据词库地位的不同标准,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强势新构式模式和弱势新构式模式。强势新构式模式以外骨架模式为代表,这类理论模型认为词汇并非独立的语法模块,只是句法结构的修饰成分,不具有包括语类信息在内的任何语法信息;对于词根来说,词类由功能语素或其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所决定。弱势新构式模式以第一语段句法为代表,该类句法理论认为词库内的词汇并非完全不具有语法信息,例如“动词”就包含“动词性词汇”的范畴标签,这些语法信息源于词汇本身的百科知识。

  概括来说,强势新构式模式基本上否定了词库中词汇参与句法操作的可能性,而弱势新构式语法则仍然坚信词汇成分可作为中心语参与到句法推导中。

  新构式模式为汉语研究带来启示

  作为当前国际上较为前沿的句法理论,新构式模式在理论构建以及句法解读方面存在诸多优势。首先,新构式模式在理论上更为经济、简单。在以往词汇投射理论模式的研究中,相关解释往往需要句法来核查词条的词汇特征。然而,如果词条本身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语法信息,句法似乎就没有必要重新进行相应的特征核查。从这一点来说,新构式模式强调“构式”(亦即句法结构)的作用,而词库词条并非语法模块,不具有丰富的语法信息,因而只需要句法结构的核查即可。分布式形态学在理论构建方面更是采用了句法和形态同构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使整个语法系统更为简洁、透明。

  在句法操作方面,新构式模式可以较好解决词类活用或兼用问题。语言事实告诉我们,几乎所有语言中都存在实词兼类使用或活用的现象,而功能词库中的语法成素却往往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一般不会跨类。新构式模式强调句法结构或功能结构决定词汇范畴的假设,对于词类的区分以及实词的兼类和活用现象的诠释大有裨益。新构式模式还注重后句法操作对句法解读的作用,例如外骨架模式中谓词内容在逻辑式层面的融合条件以及分布式形态学中的融合操作等,这有利于更好地诠释较为复杂或特殊的语言现象。生成语法学家已经将新构式模式广泛运用于致使结构、中动结构以及动结式的句法阐释中。

  值得注意的是,新构式模式为汉语的语法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和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首先,汉语中由于没有明确的形态变化,对于论元结构(也称事件结构)的解读往往存在诸多难点。随着外骨架模式的引入,新构式模式不仅可以提供更为经济的理论模型,同时结合轻动词的句法操作,将汉语中的某些词汇动词看作语法范畴,可以为汉语的论元结构提供合理解读,这对于汉语复杂述宾结构的阐释以及汉语语法的完善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新构式模式在研究中还注意到了对习语的形式化编码。例如分布式形态学在研究中就指出,习语意义和词根的常规意义都是在句法推导后阶段的“百科知识库”中得到解读的。众所周知,汉语中存在众多的习语性表达,而当前还鲜有研究能够将这些特殊的语言表达进行形式化解读和表征。根据分布式形态学的研究,习语的词根会在百科知识库中获得标记,规定其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例如,对于“挖墙脚”来说,词根“挖”就有特定标记,即如果直接宾语是“墙脚”,那么该表达可解读为“暗中拆台、搞破坏”之意。从这方面来说,汉语中丰富的习语性表达有望获得较好的生成语法诠释。

  简而言之,新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由功能词所搭建的“句法—语义结构的片段”,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构式的抽象性和有限性,其不仅可以对论元结构作出精细的解读,同时还重视句法—语义的界面研究,可以为复杂、特殊的语言现象提供句法阐释。因此,将新构式语法运用于汉语研究必将迸发出强大的活力,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