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叙事学彰显中国学术自信
2022年05月13日 05: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5月13日第2405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译心

  空间叙事学是在传统叙事学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叙事学经典理论,提炼各种空间叙事现象,经过融会贯通,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空间叙事学对诗歌、小说、图像乃至景观艺术,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为中国叙事学乃至全球的叙事学研究,开辟了新疆域。就如何推进空间叙事学研究走向深入,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完善叙事理论  建构新分支学科

  作为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语言活动,叙事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然而,学者把叙事这一重要现象正式纳入研究视野,是非常晚近的事。20世纪60年代末,受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法国正式诞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旨在超越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后经典叙事学”或“新叙事理论”开始在西方兴起。但无论是“经典叙事学”还是“后经典叙事学”,偏重的都是时间维度,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空间维度上的研究。事实上,像一切完整的研究一样,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为例,“环境”或“背景”这样的空间性元素,与人物、事件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更为重要。比如在《高老头》中,“伏盖公寓”这一空间已成了推动叙事进程的有力手段。在此背景下,一些中国学者提出,我们有必要完善传统叙事理论,建构空间叙事学这一新的叙事学分支学科。确实,在空间叙事学视域下聚焦叙事作品中的空间元素,能够为我们打开一扇从未踏足的花园大门,对以往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进行全新的观照。以《红楼梦》为例,正是那一个个独特的空间、方位建构出了我们想象中美轮美奂的贾府世界。通过阅读书中对门窗描写的文字,读者便能发现一片新的天地:一个个具体空间串联起了《红楼梦》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通过进门、叩门、推门、打门等有关动作,如同电影剪辑般切换了视角;而对窗户的描写则分割了空间,为叙事画面增添了丰富性和生动性。

  作为我国空间叙事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龙迪勇在多年前就意识到了空间维度对于叙事学研究的重要性,正式提出了建构“空间叙事学”的理论设想,并出版了理论专著《空间叙事学》。近年来,空间叙事学研究方兴未艾,在学术园地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势头,体现了鲜明的学术价值、极强的解释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龙迪勇认为,完整、系统的空间叙事学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大领域:一是以语言文字等时间性媒介写成的文学作品的空间叙事问题;二是以绘画、雕塑和摄影等为代表的静态图像作品的空间叙事问题;三是以电影、电视作为研究对象的动态图像的空间叙事问题;四是以建筑、环艺和景观艺术为代表的立体空间叙事问题。目前,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集中于图像叙事、图像叙事与文学叙事比较研究、文学(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跨媒介叙事等。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方英专注小说空间叙事研究多年,在她看来,当前空间叙事学最新的研究方向或许是文学绘图。根据文学绘图概念,我们可以将空间叙事理解为对空间性的“绘制”,即在写作层面对空间、空间性元素的表征和建构,绘制出与空间元素相关的“地图”,并以此表达主体强烈的空间意识和与空间性相关的各种意义。文学绘图主要研究作品中的叙事地图,考察比喻性“叙事绘图”,如作品中的“世界”如何被绘制、编织在一起,以及作家的叙事风格和绘图模式等问题。

  坚定理论自信 开拓学术实践空间

  空间叙事学作为一门具有“中国血统”的原创性叙事学理论,坚定了我们的文学理论自信,拓展了学术实践空间。通过对叙事形态空间性的不懈探索,中国学者深度挖掘和创新性阐释空间所叙故事和意义,为我国叙事学研究增添了羽翼。在龙迪勇看来,空间叙事学研究避免了以往的叙事学研究仅从时间层面考察叙事现象的单一化弊端,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它打破了经典叙事学(结构主义叙事学)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从而使整个叙事理论更为完整、系统、自洽。空间叙事学可以更好地解释很多具有“空间”特性的叙事现象,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践空间。

  空间叙事学还使人们能够深入思考空间和地方的意义。在方英的眼中,空间叙事学不仅让研究者深入觉察到空间作为结构、情节线索、叙事动力、主题表达、人物塑造、审美意蕴、意识形态元素在叙事中的功能,它还促使我们深入考察空间和地方与其他叙事元素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从空间叙事学的视角切入,还能为其他相关学科提供有益的新视野与参考依据。正如龙迪勇所言,考察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艺术,我们能从中发觉其与明清章回小说的异曲同工之妙。从整体上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院落式”结构与明清章回小说的那种特殊的组合结构,具有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无独有偶,当代世界著名建筑评论家伯纳德·屈米也曾将建筑定义为一种叙事方式。“进入一幢建筑,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故事里。而有序地经过建筑的各个部分,就像是电影里的连续情节,这些部分一起组成了一个故事。”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郑德东主攻景观园林方向。近些年来,他借由空间叙事的窗口打开了景观研究的新视角。郑德东着眼于景观园林中的模仿与并置的空间叙事手法,结合空间元素与构筑物布局乃至叙事意向,归纳出园林景观的空间叙事模式。可以说,空间叙事学为深入研究古典园林传承和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帮助。

  总体来看,空间叙事学的提出与发展,不仅对国内学者有着重要的创新意义,对于海外学者亦然。据了解,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每两年召开一次超过200人的国际学术会议,空间叙事学板块在近年来的学术年会中大放异彩。龙迪勇认为,中国的空间叙事学已经有效影响到了国外的叙事学研究,是对世界叙事学研究的理论贡献,可以有效拓展学术实践空间。对此,郑德东兴致盎然地向记者举例,以空间为抓手的叙事归纳解决了线性叙事悖论,为多情景并置在一起的叙事结构提供了逻辑基础。

  拓展研究领域  彰显中国叙事传统

  当前,我国的空间叙事学研究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跨媒介性、应用性等特点。在龙迪勇看来,我国的空间叙事学研究并不局限于文学,对诸如历史学、艺术学、建筑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均产生了不少空间叙事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艺术学领域,空间叙事学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的空间叙事学研究已经突破了语言文字这样的单一时间性媒介,扩展到绘画、摄影、电视、视频、景观等多维度作品,以及戏剧、音乐等艺术媒介,并在跨媒介比较研究方面成果突出。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空间叙事学的理论性成果不足,仍以应用研究为主,期待未来基础理论研究能逐步加强。

  像一切学术研究拓展新路径一样,空间叙事学也有许多需要深入和拓展的方面。龙迪勇认为,未来的空间叙事学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除了文学叙事、历史叙事、图像叙事之外,还需要把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乃至哲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空间叙事问题纳入考察范围,并从理论上进行整合式的思考,以使空间叙事学更加具有理论的涵盖性和解释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发展中,空间叙事学需要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空间叙事问题,在继续关注西方叙事传统的同时,进一步彰显中国源远流长的叙事传统,从而使空间叙事学真正成为旨在超越西方模式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叙事理论,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理论依据和学理支撑。

  空间叙事学研究将走向何方?方英分析认为,首先应坚持学科交叉,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比如,与地理学、建筑学、社会学交叉。其次,要坚持跨媒介研究。研究不同媒介的空间叙事,如文学、建筑、绘画,并对比不同媒介对相同故事或主题的空间叙事差异,比如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游戏后,其中的空间表征和空间建构有何差异。再次,关注不同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不同文类(诗歌、科幻小说、冒险叙事、海洋文学等)在空间类型、空间表征、空间元素的组织等方面的特征。

  郑德东表示,空间叙事学作为艺术学理论中的重要学术成果,对艺术设计等许多细分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从空间形式到多维释义等方面的叠加转化,也将进一步激发空间叙事学学科的创造性,推动学科创新性发展。

  每一项以问题为中心推进重大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都是学术发展进步的重要铺路石,标记出中国与世界学术交往双重维度中走过的标识痕迹。述学立论关乎学术时空建构与价值意义传播的学理表达。学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创新,重在把握中国学术研究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不懈耕耘。学术创新的见微知著,只有明晰领域化学术创新的“叶脉”、洞察中国学术发展与时代际遇深度耦合的“根脉”,才能不断拓展中国学术成长的学理空间,深化中国学术研究的叙事逻辑。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