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艺术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担当
2020年06月11日 08: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1日第1945期 作者:李树 钟熠

  从哲学角度看,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人类社会活动和关系的全面反映,是人类实现自我观照、感知世界和塑造精神的一种有效方式和载体。在艺术发展史上,留下巨大影响的艺术创作者总是积极参与社会事务,通过反映社会现实、苦难历程和抗争精神来推动社会变革。从古至今,艺术家们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境进行创作,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对历史的敬意与祈愿。艺术记录下来的不仅仅是人类历史的记忆、苦难的回忆、人性的关爱,还有精神的展现、力量的释放。特殊历史背景下,只有将人文价值、集体理想、民族荣耀和时代主旋律立于现实之上,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具责任感、时代感的作品,体现出艺术家在所处时代下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迅速蔓延神州大地,国难当头,举国抗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上下,齐心一致,各项工作及时准确,有效阻止了疫情的蔓延,为世界防控疫情蔓延争取了时间,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艺术创作者,在全社会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特殊历史时期,不应该缺席。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发挥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创作了大量绘画、动画、音乐和舞蹈作品,以艺术创作的特殊方式参与到全社会的抗疫行动之中。

  坚守创作理想 把握时代脉络

  近年来,国家在经济建设、文化复兴、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空前提高。这种全新的精神品质与社会发展进步,正是需要通过主题性的艺术创作来表现的。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记录,新时代的精神需要关注,新时代的伟大梦想需要表达。主题性的绘画雕塑创作、剧目创作、音乐舞蹈创作都需要把握时代主旋律。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刻,面向抗击疫情的主战场,充分发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鲜活素材,以积极有为的创作态度投身于艺术创作,用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动漫、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艺术精品,讴歌我们伟大的时代,正是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疫情发生以后,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一大批讴歌时代的作品:甘庭俭教授的套色版画作品《神州大地的坚守》、 刘学伦教授的国画作品《身边的共产党员》、袁成龙副教授的水墨作品《万众一心》、陈胄老师的国画作品《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王书峰老师的楷书魏碑作品《爱我中华抗疫必胜》,动画系师生与央视网和连环画报杂志合作,推广防疫漫画《防疫小帮手》《防疫期间,专家教你这样管好宠物》系列,谭勇教授的作曲民乐八重奏《向往春天》等等,从不同角度歌颂了抗击疫情的时代英雄。

  聚焦人文关怀 彰显榜样的价值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涌现出了大批不惧危险、勇敢逆行的英雄。他们知道肩上的责任,他们知道决定胜负的战场在哪里,他们是真正的新时代英雄。钟南山推动了中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他沉着冷静,指导有力,对迅速控制疫情功不可没。李兰娟院士、杜富国之妹杜富佳、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牺牲在一线的夏思思……是他们让大多数病毒感染者看到了生命的希望!还有千千万万的无名的、献出生命和战斗在一线的英雄们,他们都值得以艺术的方式去铭记。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个体生命的顽强抗争和社会群体抗疫所激发出来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同样都值得在艺术创作中去竭尽可能地呈现和表达,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在经历疾病苦难历程中得以继续繁衍和发展的生存经验和精神财产。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通过老中青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如徐光弟教授的油画作品《卫士》,甘庭俭教授的黑白木刻《盛装天使》,李男教授的速写作品《无名英雄》系列,李树副教授的雕塑作品《国家脊梁》,徐术珂老师的油画作品《战役》,李康世炜、蔡文伟、方喜龙、冯雅琪等同学创作的动画宣传画作品《武汉加油》,倪盼老师的雕塑作品《敬畏生命》,曾俊华老师、刘惠子老师的作品《全力狙击》《守护》,韩利副教授创作的歌曲《最美逆行》,版画专业学生柳晓隆创作的作品《希翼》、油画专业学生吴启明创作的《守夜人》、绘画系学生杨子俊创作的《祈福》等作品,从不同侧面歌颂了我们时代的英雄。

  促进社会进步 弘扬国家精神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武汉一千多万群众,为了国家的安危,咬紧牙关,响应号召,居家隔离数十天,这期间,志愿服务、社区互助,上演了多少感人的故事!一个个坚守的家庭,就是一个个感人至深、充满正能量的舞台剧目。运用艺术创作独特的手法,可以将每个家庭的苦难与坚守,绘制出生命的顽强与力量。一台台丰富多姿的抗疫剧目,可以真正演绎出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苦难中崛起的民族。从古至今,我们经历并战胜过太多苦难。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力量和担当,这个力量的形成,不是靠机器和物质堆砌,而是靠“人心齐,泰山移”万众一心的团结与抗争精神。中国人有足够的气魄来完成伟大民族的梦想,也有足够的空间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史诗般的民族奋斗。主题性艺术创作本身是顺应了新时代的需求,弘扬新的民族文化传统,探索新的民族艺术的当代表现形式。时代的发展,能给艺术带来更多更新的创作源泉,能给艺术带来新的生命。在全国抗疫的特殊时期,一座雕塑,可以记录平凡的生命,也可以塑起民族的精神丰碑;一幅油画,可以描绘脆弱的生命,也可以留下英雄不朽的身影;一首歌曲,可以抚慰伤痛的身体,也可以奏响战胜疫情的凯歌;一台剧目,可以分享互助抗疫的邻里情怀,也可以展示大爱无疆的人文光彩。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紧紧围绕抗击疫情,创作了一批讴歌人民的作品:甘庭俭教授的速写作品《非常时期的平凡人》,曹红波副教授的作曲独唱《坚守》,李克难老师的水彩作品《严防死守》,李佳老师的设计作品《团结就是力量》,油画系学生张海东、斯琴托娅的作品《消毒》《小区里的坚守》,动画系学生的宣传画《一定要戴口罩》系列,等等,从不同层面歌颂了我们时代的伟大人民。

  从艺术反映现实并促进社会变革这个角度来看,一件艺术作品的力量和意义在于它与现实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的关联,并能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艺术家需要站在一定的思想和意识高度,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和冷静的思考,努力尽到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更有效地参与全社会精神建设,鼓舞士气、感化人心,弘扬时代正能量,传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