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非合作新格局
2021年11月24日 08: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24日总第2294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吴楠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1周年。在11月20日于南京举行的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非洲发展与中非高质量合作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对中非合作将迎来新格局充满期待。

  中非经贸关系迎来新飞跃

  2000年10月,在中非双方的推动下,中非合作论坛应运而生。在论坛的引领下,21年来中非政治互信日益深化,务实合作全面拓展,人文交流空前密切,和平安全领域合作稳步推进。

  先后两次驻扎非洲的外交部非洲司参赞方云龙结合自身经历谈到,21年来,中非务实合作硕果累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站等一大批项目成功实施,给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显著变化,受到非洲人民和国际社会的赞誉。中非共同制订实施的“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将务实合作推向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十大合作计划”已经全面完成,“八大行动”整体落实率超过了90%。共有46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已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可以说,非洲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提出,未来五年,中非经贸关系将出现三个飞跃。一是中非贸易和投资将会有大的变化。中国和非洲贸易额将会从现有的2000亿美元提升到4000亿美元。我国对非洲的出口会继续增加,并从现有的纺织品、初级产品、电子产品的出口转向机电产品,特别是手机、汽车、飞机和高铁的出口。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会促进非洲工业化实现新飞跃。中国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进入非洲是中非经济合作最有力的基础。三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对非洲的经贸、工业化有所推动,而且对中非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以及共建“一带一路”有更大的推进作用,将会促进中非合作整体快速发展。

  中非合作转型升级势头强劲

  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将于11月29日至30日在论坛非方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会议将评估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续成果落实和中非团结抗疫情况,规划未来三年及更长一段时间中非关系发展方向。

  “这次会议将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境外参与主办的最大规模的实体外交活动。”方云龙介绍,会议有望出台卫生健康、减贫惠民、贸易促进、投资驱动、数字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丰富合作举措。在合作领域上,会议主要围绕“中非合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条主线,针对疫情下非洲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推出有针对性的合作举措;在合作主体上,新举措将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中非合作,其中民营企业将发挥更大作用。中非合作呈现从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转型,从商品贸易向产能合作升级,从工程承包向投资运营迈进的良好势头。大量的民营企业走进非洲,成为中国对非投资的生力军,为当地增加就业乃至实现非洲工业化提供新动力。

  疫情也催化了中非双方在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等新兴领域的合作长期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姚桂梅认为,应把握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契机,建立数字合作顶层机制,发展“新型投建营”模式,推动中非数字合作高质量发展。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前秘书长王成安提出,要探讨中国对非援助新模式,对接非盟《2063年议程》,加强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推动援外法制建设,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的研究。

  推动中非人民友谊再续新篇

  中国同非洲人民风雨同舟,相互声援,堪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中国前驻卢旺达、摩洛哥大使孙树忠表示,中非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在人文交流,要培养造就一大批识华、知华、友华的非洲人。同时,要加强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的国家治理实践有很强的感召力和示范效应,可以给非洲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借鉴。

  “我们要继续同非方加强党纪和治国理政的合作和交流,推进对非智力援助外交。要在非洲积极塑造可亲、可敬、可信的中国形象,增进非洲各界对我们的认知认同,深挖友好资源,培养发展非洲友华力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非传播体系。”方云龙表示,下一阶段,中非合作应加强政治引领,保持中非各层级的交往势头;要高举合作共赢旗帜,推动中非务实合作提质升级;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做好公共外交和舆论引导工作。

  中非合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做好系统优化。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教授张振克建议,要优化中非合作宏观指导思想;优化中非合作支撑体系,充分考虑多部门合作的问题;深化服务中非合作战略的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加强非洲国别与区域研究;重视对非合作的评估和合作项目调整。

  会议由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主办,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南京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承办。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