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求解放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前途命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和睿智把握。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历史节点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21世纪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逻辑理路,日益成为引领世界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在短短几年间,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就引发了海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多次载入联合国重要决议,成为处理国际关系、应对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遵循,被誉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绝非凌空蹈虚、所指虚无,它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契合了各国人民的现实需求,为塑造人类美好世界擘画了科学蓝图,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指明了正确方向。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托邦”,从闵采尔的“千年天国”到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从温斯坦莱的“自由共和国”到巴贝夫的“平等共和国”,从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到欧文的“劳动公社”,再到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各时代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从未停止过对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1世纪的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命题和实践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解决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挑战,从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世界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均衡、有序的方向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让世人心驰神往和无限憧憬的人类理想,一种日益展现出蓬勃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新世界图景”。
立足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面临纷繁复杂的挑战,需要我们理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人们可能遇到因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鸿沟引发的挑战,因国家实力差异和核心利益冲突引发的挑战,以及因意识形态分歧和战略误解误判引发的挑战。
面对挑战,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善于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活故事,传播好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期待发展、追求幸福的声音,展现好中国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一是以发展伙伴关系为着力点,坚持对话协商,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秉承“亲、诚、惠、容”理念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以正确义利观为导向同发展中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二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有机统一的历史过程。要积极推动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机制、治理价值、治理理念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新思路新方案。三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洁之路。唯其如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才能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话语体系构建研究”(19JZD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