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智双扶”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2020年11月13日 08: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13日总第2047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永杰

  新建的民居古朴雅致,散养的走地鸡漫步在柚子林中觅食,鸭群刚在夕阳下踱着步子,一下又跳进清亮亮的小河里欢快地游泳……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岭背镇蒲芦洲村一派幸福安宁景象。而在2016年之前,该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0.5万元,村“两委”班子和贫困人口“等靠要”思想明显。如今,经过对口单位的帮扶举措和村民的自强奋斗,蒲芦洲村贫困户已经完全达到脱贫标准,村集体收入增长到近40万元,其中自主创收约20万元,村“两委”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蒲芦洲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翻身巨变。

  优化村基层党组织设置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信心来自真抓实干。作为蒲芦洲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充分发挥高校党建优势,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扶贫攻坚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隋广军表示,一直以来,广外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打好党建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等组合拳,为贫困地区实现有效治理贡献才智,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文基础,为强农兴农注入产业强大动能,推动扶贫支援工作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通过建立全校33个二级党组织与贫困户“结对子、一对一”的形式抓落实,广外设立了“蒲芦洲党建工作访”“支部书记到农村讲党课”“青马工程示范班学员助力第一书记”等基层党建扶贫新模式。与此同时,广大师生还积极走村入户,共组织约2000人次师生到村开展扶贫济困,有效带动消费扶贫。

  党建引领扶贫工作的关键就是优化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欧木养介绍,在对口单位的帮扶下,蒲芦洲村将4个党支部优化为2个,协助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将退伍军人等返乡优秀人才吸纳到“两委”班子;发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的力量,建立“1+2”和“1+X”的村干部“挂点包片”负责模式,实现了党建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强化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了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积极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善治新体系,群众集体感和凝聚力空前提升。加大培养、激励和关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当地村干部,把扶贫干部队伍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拓宽村干部的来源,让有志于推广农业技术、带领农民致富、推进农村发展的优秀人才成为村干部,切实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激荡起主动脱贫的精气神

  近年来,蒲芦洲村在对口支扶单位的帮助下,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巧打“借船出海、借梯攀高”组合拳,寻求社会力量参与蒲芦洲村脱贫攻坚工作。五年来,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农博会、广东省妇联组织专家团队等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到蒲芦洲村的扶贫事业当中来,在农产品宣传、送医送药、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予以助力。

  欧木养表示,脱贫攻坚要与时俱进,树立互联网思维。目前蒲芦洲村已经在线上注资建立农副产品销售平台,并获得中央支持地方财政专项资金80万元资助;线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助推村农旅产业起步,成功吸引“广东峡天下”“蒲芦洲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等乡村旅游项目进驻开发。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村集体经济,引导骨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头组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6家。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看来,各地在扶贫实践中重视扶志扶智、重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这些都是根治贫困的有效途径。蒲芦洲村充分发挥对口支扶单位高校教育联合的优势,推进扶贫协作,开展“志智双扶”,激荡起勇于攻坚、主动脱贫的精气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到县到村举办讲座,开展“送科技下乡”“送教育下乡”等扶贫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引导村“两委”班子和贫困人口转变“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信心,最终使文化与物质的双输入转变为内生动力,帮助农民实现“口袋富、脑袋也富”。

  推进扶贫产业项目落地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办法。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表示,产业扶贫通过一系列组织制度创新丰富了当前的产业组织体系,形成了贫困户与企业主体之间的多维联结形式,既巩固和强化了贫困户的脱贫增收效果,也为乡村振兴时期产业兴旺的组织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蒲芦洲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全力推进扶贫产业项目落地落实,着力打造 “一村一品”沙田柚特色产业。据了解,目前沙田柚产业品牌效应已经初步形成。2017年4月专业合作社获评广东省优秀示范社,2020年8月蒲芦洲沙田柚产业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名单。

  蒲芦洲村还开发仿野生石斛种植基地,为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直接带动贫困户年增收3万余元。实施有机水稻蔬菜等“短平快”产业项目,直接带动20多名贫困户和60多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贫困人口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

  帮扶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政府的扶贫好政策,让我们有机会靠沙田柚过日子。现在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了,生活好了很多。” 蒲芦洲村贫困户蓝金和如是说。欧木养也表示,“当年我们真的碰到很多困难。在对口单位这么多年的一步步帮扶下,我们的收入一年年增多了,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