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舆论生态的实践逻辑
2020年11月13日 10: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13日总第2047期 作者:赵学琳

  当前,媒体领域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呈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崭新的实践特质,对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提出了强烈的现实需求。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我国的舆论生态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全媒体时代给舆论生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刻分析舆论生态的基本特点和演化规律,坚持科学的价值取向和工作理念,从实践层面厘清营造良好舆论生态的内在逻辑。

  第一,内容建设是营造良好舆论生态的重中之重。舆论生态由舆论主体、舆论环境、舆论规则和舆论信息等要素构成,其中舆论信息是舆论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信息的内容决定着信息的性质、功能和影响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舆论生态系统的实际状况。要营造健康的舆论生态系统,关键是要加强信息的内容建设。在全媒体时代,信息日益呈现出价值多元性、立场差异性、言论争议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舆论的原则贯穿到全媒体领域,使主流媒体具有更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舆论生态的塑造、陶冶和净化作用,增强理想信念、道德风尚、英雄事迹的示范带动功能,用先进文化占领舆论生态系统的主阵地。总结全媒体时代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科学规律,探索“良币驱逐劣币”的有效模式和方法,遏制不良信息和言论的传播态势,压缩错误信息、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是营造良好舆论生态的工作导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衡量舆论生态是否健康良好的重要标准是,它是否反映人民的呼声、体现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的需求。营造良好舆论生态,应当把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在全媒体领域,我们要正确区分判断舆论生态系统中矛盾和冲突的性质,积极畅通人民群众运用全媒体发声的合理合法途径,科学研判人民内部矛盾在舆论系统中造成的影响,用民主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不同呼声。在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系统应当密切关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全媒体“全员”“全效”的特点和优势,破除信息“孤岛化”“族群化”,通过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注重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科学运用全媒体发声,引导人民群众理性发表见解、表达诉求,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全媒体领域的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效疏导情绪和化解矛盾,在舆论生态系统中形成信息表达和传递的良性互动关系。

  第三,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营造良好舆论生态的有效途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全媒体时代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它在客观上呈现出信息传播多元化、载体移动化、内容碎片化、传播社交化等特征。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离不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努力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发展。“四全媒体”的发展壮大,对社会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社会治理主体应当主动适应全媒体的发展变化趋势,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优化政策措施,完善体制机制,形成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其次,充分发挥全媒体和高新科技的治理功能。当前,全媒体既是舆论生态治理的参与主体,也是舆论生态治理的重点对象。因此,我们应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全息媒体和全效媒体的优势,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舆论生态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后,以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舆论生态系统中的现实问题。针对全媒体时代的各种舆论问题,我们应当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狠抓全媒体领域出现的诸多违法乱纪现象,维持舆论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

  第四,预警和监测是营造良好舆论生态的重要保障。“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全媒体时代的舆论生态复杂多变,各种变量和要素在全媒体的推动下会呈现影响力大、突变性强的特征,舆论热点问题的“蝴蝶效应”会进一步被放大,信息“裂变”和传播的速度急剧增强。我们应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及时监测舆论生态中的动态和热点,第一时间发现事实真相,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和结论,快速发布权威消息并抢占舆论制高点。同时,提高舆论治理的各项技能,把握好全媒体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对热点问题进行全流程跟踪反馈,并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不间断持续跟进,维护舆论生态系统的有序运行。另外,应把加强预警监测和解决焦点问题有机联系起来,延长预警和监测的价值链,形成整体互动、协调联动机制,促进舆论生态和社会生态的有效互动。

  (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