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2021年07月12日 07: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12日第2205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琪

  7月6日,荷兰国家科研诚信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引发学者热议。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理学专业研究员丹尼尔·法内利(Daniele Fanelli)表示,当前的学术环境使学者面临较大的内部和外部压力,很多学者重视研究数量,忽视研究质量,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未来应该制定更加透明、负责任的研究规范来改善学术氛围。围绕上述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学术诚信面临挑战

  报告负责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流行病学专家格里·戈帕拉克里什纳(Gowri Gopalakrishna)提到,社会发展需要值得信赖的研究来应对挑战,因此,学者的研究诚信、研究结果的可复制性等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学者在科研工作中出现诚信问题不但违反了相关伦理和方法论原则,更破坏了研究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为清除有问题的研究项目,促进负责任的研究实践,学者以及学术机构需要不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坚定学术信仰,持续推动科学发展。

  戈帕拉克里什纳表示,此次调查可以说是荷兰迄今为止同类调查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由于在调查中采取了特别的预防措施,很多较为敏感的问题也获得了回答,使报告更接近现实。此次调查一共给荷兰的22所大学6万名学者发出调查问卷,涉及所有学科领域,最终收到了6800份完整的问卷。在问卷中提到的有问题的研究实践包括:未提交研究实验中的“负面”数据以供审查;在论文中没有体现研究的缺陷和有限性;对资历较浅的同事没有足够的监督和指导;对设备、技能或专业知识不够重视;对研究过程记录不足。经过调查,有半数学者在过去3年里曾经出现过有问题的研究实践,甚至还有1/4学者报告过去3年里曾经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伪造研究成果。而这些有问题的研究实践主要与论文发表、学术资助和同行之间的竞争压力有关。其中,博士后和助理教授级别的学者是受外部压力最大以及出现问题最多的群体,这可能与初级研究人员缺乏研究经验、对他们的监督和指导不足等因素有关。同时,当前的学术环境不支持公开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错误,未能建立起安全的、有充分监督的科研环境,这都可能导致“草率的科学行为”。

  营造健康学术环境

  针对上述问题,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社会心理学专业研究员丹尼尔·拉肯斯()认为,要加大对科学规范的宣传力度,时刻提醒学者重视学术研究规范。此外,当前大多数学术研究机构推行的“不发表就出局”制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当研究行为的出现,发表论文的压力成了很多学者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拉肯斯强调,只有对现有的不合理制度进行改革,推出多样化的学术研究评价标准,才能发展高质量学术研究。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高级讲师佩妮·格里芬(Penny Griffin)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部分学者所认同的学术规范与同行们所遵守的规范之间存在差异,因此要制定统一的学术规范标准,这是让学者提高学术研究质量、进行负责任研究的基础。此外,严格审稿人制度也是有效提高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因为审稿人可以更准确地发现论文中存在的潜在问题,降低低质量或有问题论文发表的概率。还要不断提升科学实践的共享程度,增加科研的透明度,遏制学术造假行为。

  格里芬还提到,建立严格的学术审查机构和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对有问题的研究实践进行必要的追责,对造假的学者进行严厉处罚,有助于营造健康的学术环境,让科学研究更好发展。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