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学教育学跨学科融通
2021年07月12日 06: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12日第2205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文学和教育学的交叉与融合是跨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6月26—27日,第一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文学与教育的互动共生性研究”“教育学对中外文学的影响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探索文学与教育学跨学科研究新路径。

  重视文学的教育功能

  我国学人很早就认识到了文学的教育作用,十分重视文学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苏晖认为,文学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进行文学和教育学跨学科研究是当前新文科建设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的需要。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学教育传统,对文学中的教育元素、文学的教育功能等进行不同层面的理论探讨及实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聂珍钊表示,道德教诲是文学的基本功能,非功利性审美是文学的另一种功能,而审美是理解文学和获得教诲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坚持认为,文学的核心价值不在于为人类提供娱乐,而在于以娱乐的形式为人类提供教诲,即为人类的自我完善提供生活经验,为人类从伦理角度认识社会和生活提供不同的生活范例,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启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道德指引。

  教育功能是文学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之一。浙江工商大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院教授蒋承勇表示,“寓教于乐”是西方文学源远流长的传统,凸显着文学的教育功能。然而,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提出了“非功利性”和“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主张和创作理念,排斥文学的教育功能和其他社会功能,表现出了对西方文学史上“寓教于乐”说和文学教育功能的反叛,对后来的西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彻底颠覆了传统西方文学的教育功能,文学创作的教育功能并未因浪漫主义的影响而消失。

  注重挖掘价值性知识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必须面对文学被“边缘化”的挑战。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立新表示,文学既内蕴人文传统,又关涉审美情怀。这决定了文学批评在当前外国文学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教师们面对作家所建构的文学世界与我们存在的现实世界,需要思考和处理好“叙事与反叙事”的双重逻辑关系,进而充分发挥文学在健全学生人格方面上的功效。

  在新文科建设语境下,外国文学教学应重视内涵的提升,要固本创新。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刘建军建议,要以文本和文献为主,以文学史教学为辅,通过“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改变现有知识体系构成状况,更新教学观念。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松林认为,英文系的教学和研究要从语言和文学两大层面牢牢树立人文教育的理念。文学教育要回归初心、立足经典,通过经典细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度挖掘经典作品的伦理价值。要充分认识文学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手段,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表示,英语本科专业一般开设英美文学史、文学选读等文学类课程,在英语文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文学知识、轻文学能力,重作品选读、轻理论学习等问题。在他看来,英语专业文学教学应突出能力指向,重点促进学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文学批评能力、跨文化能力、批判思维能力。

  文学和教育学的发展要求文学教育走向深度教学,挖掘价值性知识,充分发挥文学育人功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卓认为,文学教育学作为交叉学科,应跨学院、跨学科招收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开展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应从教育学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或者从文学视角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实现文学和教育学研究的跨学科融通。

  会议由《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