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与东南亚学术研究动力趋强
2019年11月06日 09: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6日总第1809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琪

  近年来,南亚和东南亚各国对教育和研发投资逐年增加,学术成果产出数量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全球学术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针对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学术发展具有哪些特点、如何进一步推动该地区学术繁荣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得益于经济繁荣稳定

  近日,世界大学新闻网发文称,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一份新报告显示,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学术研究动力强劲。目前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每年发表的论文总数约为1.2万篇,科研成果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10倍,出版物数量占全球出版物总数的8%。报告认为该地区拥有巨大的、未被开发的学术潜力。如果南亚和东南亚各国能够维持目前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未来该地区的经济将会更加充满活力。

  谈到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学术研究发展态势良好的原因时,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所长乔纳森·亚当斯(Jonathan Adams)表示,政治稳定、经济较快增长使得该地区大部分国家不断增加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形成良好的科研和高等教育环境,进而吸引了更多研究人员。随着未来该地区经济继续发展,政府应创造更多条件,不断提升南亚以及东南亚地区学术竞争力。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高级数据专家戈登·罗杰斯(Gordon Rogers)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学术产出表现出色,这与该地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密不可分。但未来如何长期维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对该地区部分国家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例如,泰国的学术出版发展呈现放缓态势,私营部门对技能和创新的需要也在下降。此外,该地区还存在不同国家科研投入差距较大的状况,如巴基斯坦,其国内研发支出仅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25%。同时,当前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科研人员比例与欧美等学术发达国家相比较低。未来应不断加强对该地区高等教育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营造轻松和自由的学术环境,巩固和维持该地区的学术竞争力。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学术合作是提升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各国也应该充分利用与其他学术发达国家的合作机会,进一步提升和扩大本国的科研质量与范围。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苏美达·古普塔(Sumedha Gupta)对本报记者表示,不同层次和性质的合作对于一个国家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应该利用与其他国家合作研发项目的机会,在医疗、环境、自然资源、物理学等多领域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学术视野,为全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学术合作还能有效解决该地区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与挑战。

  据相关调查显示,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学术合作比重较低,且区域内不同国家之间的学术合作比例也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地区缺乏统一的学术协作框架,不同国家使用各自独立的学术研究体系,因此很难与其他国家的学者建立起伙伴关系。为此,未来应在该地区建设统一的学术框架体系,规范科研审查标准,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学者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

  古普塔认为,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还应关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据相关统计,目前该区域只有1.3%的学术成果是学术机构与私营部门合作完成并投入应用的,这一比例大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加强学术成果转化不仅可以提升生产动力、改善社会治理,还能更好地服务民众、促进经济发展。要想扭转目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情况,需要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围绕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和最具前瞻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还要注意积极吸引外部高端学术人才,组建专家团队,汇集多方智慧,赋予学术成果更多的意义和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