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空间认知和创造潜能发展
2020年05月18日 09: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18日第1927期 作者:刘子星 邓铸

  空间认知能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既包括个体对距离、形状、大小等概念的建立与应用,也包括对自身位置与周围其他物体位置关系的认知,以及依靠表象系统表征物理世界,并进行想象思维和科学创造。儿童早期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其创造潜能的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0—6岁婴幼儿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

  总的来说,空间认知能力与个体的思维发展阶段、自我意识分化水平、参考框架的选择等诸多因素关联紧密,因此其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以往研究表明,个体的空间认知能力在婴儿期已经开始发展,幼儿期发展加速。从发展的结构分析,0—6岁婴幼儿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多方面的特点。

  第一,距离知觉是婴幼儿最早的空间认知能力。在空间认知能力发展的整个历程中,个体对距离的感知是最早发展的。自出生以来,婴儿便开始依靠自身动作不断探索外部世界。起初,婴儿能触及的范围十分有限,仅能通过眼动追踪、头部转动和四肢感知把握自身与周围物体的距离。在出生1—2月后,婴儿对趋向自己的物体会发生防御反应,说明其已具有以视觉为主的距离知觉。6—10个月的婴儿逐渐学会爬行。婴儿通过爬行等较早的自主运动不断扩大可触及的空间范围,有效地促进了空间距离知觉的发展。随着经验积累,他们不仅能感知平面空间内的远近,对垂直空间内的距离也逐渐有所认识。一般认为,6个月的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能力。3—6岁的幼儿对距离的认知能力发展到较高水平,但仍需要借助具体的表象,还没有上升到抽象水平。例如,幼儿虽然能指出物体的远近,但未必能说明判断标准与依据。

  第二,形状和大小认知为表象关系认知奠定基础。形状和大小是物体的两种基本属性。研究发现,出生48小时后的新生儿存在视觉偏好,对正常人类面孔图片的喜爱程度高于其他图片;婴儿对各种图案的注视时长有所不同,这都说明区分形状的能力从婴儿期开始已有所发展。5—6个月起,婴儿逐渐能够手眼协调地抓控物体,将视觉经验与触觉经验整合起来,逐渐意识到同一物体是具备多个属性和特征的。2—3岁的儿童开始能够辨识简单图形(如圆形和正方形),但难以辨别两个图形之间的细微差别(如正方形和长方形)。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发展出对“立体”和“空间维度”的认知。4岁幼儿还无法正确命名立方体模型,直至6岁左右才能够掌握不同立方体的特征并作出区分。相较于形状,幼儿对物体大小的认知发展更早一些。幼儿在2岁时已经能够辨别物体的大小,3岁时可以主动把小盒子放在大盒子里,4岁时则能够熟练地按照大小对积木进行排序。

  第三,空间方位认知促进个体主客分离及表象发展。空间方位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的空间方位以及自身与物体所形成的空间位置关系的认知。由于物体的方位会随着参照系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空间方位认知的发展过程更加复杂而缓慢,一般从幼儿期才开始。同时,幼儿思维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我中心特点对其方位认知的影响最为明显。具体来说,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开始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儿童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儿童辨别上下、前后方位的能力基本发展完善,并且开始意识到自己视角中的左右方位可能与他人有所不同,但还无法准确地加以区分。

  幼儿对于“前后”“左右”的认知发展总是晚于“上下”的,这是由于方位本身所依赖的参照系是不同的:“上下”通常以极点为参照物,这种标准具有固定性,不会随幼儿自身移动而改变,容易形成稳定的空间表征;而“前后”和“左右”关系的参照物都具有方向性和相对性,会随着幼儿自身的移动而发生改变。幼儿不仅要学会判断自身的左右方位,还包括幼儿对周围客体的左右方位的辨别,因此,幼儿对于左右方位的掌握是最为困难的,他们需要在空间关系的变动中去把握位置关系,是其表象世界逐渐摆脱实物感知约束的发展条件和必经阶段。

  空间认知能力影响个体创造潜能发展

  幼儿期不仅是个体空间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同样也是个体创造潜能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空间认知能力为创造潜能的发展提供空间信息和知识经验,两者相辅相成。研究表明,个体的空间认知能力对其数学、科学成绩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良好的空间认知能力能够为个体在多个领域中的创造潜能奠定基础。例如,在建筑设计中,空间模型的构建需要良好的空间认知能力;艺术创作中,布景构图也需要个体正确理解和运用透视、遮挡等空间关系。

  那么,空间认知能力究竟是如何影响创造潜能发展的呢?心理学家曾提出思维发展开始于动作。婴儿从出生后,依靠自身动作探索外界,在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中为其创造潜能的早期发展积累经验。婴儿期的抓握反射等一系列先天性反射是认知发展与创造潜能早期发展的重要基础,主要表现为婴儿对新异刺激的关注和精细动作发展。婴儿通过自发性动作建立短暂的神经联结,将一些原本独立的反射动作发展成为连续动作,这对于婴儿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潜能的体现。随后,婴儿在1岁左右表现出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通过简单的动作技能达到某一目的。客体永久性在2岁左右建立起来,婴儿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这预示其大脑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空间表象,并以此作为更为抽象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信息基础。

  个体的创造潜能还受到其认知发展阶段的制约。婴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性,最初只能从自己的立场和视角认识事物。随着年龄增长,由自我中心向客体中心过渡,客体中心表现逐渐凸显,能够兼顾自己与他人的想法和观点。同一事物在不同视角中的样貌能够激发幼儿的思考,促进其创造潜能的发展。幼儿时期,儿童通常对周围新鲜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好奇心,对各种现象充满疑问,“打破砂锅问到底”“探究性地拆东西”“自言自语做游戏”,这些听似好笑、看似顽皮的言行举止,恰恰就是孩子创造潜能的早期发展路径。幼儿正是在这样一系列的空间探索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以完成更加复杂的创造性活动。

  促进婴幼儿创造潜能早期发展

  婴幼儿创造潜能培养要顺应其身心发展规律,而且遵循“用进废退”的自然发展法则。如果在婴幼儿成长早期,忽略不同类别能力发展的差异性,试图对儿童多项能力促进的均衡用力,或者对所有儿童个体采用相同的训练模式,容易导致发展关键期的错失,造成潜能浪费;相反,如果简单攀比和模仿则容易造成拔苗助长,破坏孩子内在的发展驱动力,欲速则不达。

  在婴儿0—2岁期间,家长应该尽量选择色彩鲜艳、轮廓清晰、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玩具或图片,有助于婴儿从形状、大小、质感等多个维度认知物体属性,促进多个感官通道潜能的发展。考虑到婴儿注意力维持时间很短,建议家长不要一次给婴儿太多的玩具,最好限定在2—3件,培养其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在幼儿阶段,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也是开发其创造潜能的有效途径。在游戏中,儿童的创造力日益提高,从单纯模仿发展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情节、扮演游戏角色及制作游戏道具等。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针对3—6岁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宜的游戏以促进其创造潜能的发展。例如,利用“藏宝游戏”锻炼幼儿对空间方位的理解、辨别能力,在幼儿思考将宝物藏在哪个位置不容易被发现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其独创性思维的早期发展。“连线游戏”能够有效地训练幼儿按照不同维度将物体归纳和分类的能力,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早期发展。绘画类的游戏可以在锻炼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基础上,促进其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发展,激发幼儿艺术创造潜能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