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玉清与《海天踯躅图》题咏
2021年11月03日 09:49 来源: 作者:顾圣琴

■冼玉清

  冼玉清(1895—1965),广东南海西樵人,画家,著名文献学家,岭南第一位女博学家,同时也是被称为“千百年来岭南巾帼无人能出其右”的杰出女诗人。冼玉清为岭南文化的研究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在历史文献考据、乡邦掌故溯源、诗词书画创作、金石丛帖鉴藏等方面功昭学林,著有《广东之鉴藏家》《梁廷楠著述录要》《粤东印谱考》《粤讴与晚清政治》《广东释道著述考》等。冼玉清夙慧勤学,能诗善画,作品流传于世的有很多,如《九如图》《旧京春色图》《水仙图卷》《兰花灵芝图》《兰花图》等,而其《海天踯躅图》则较少为人关注。

  绘海天踯躅 寄故国之思

  《海天踯躅图》创作于1939年3月。1938年10月21日,日寇侵占广州,时任岭南大学教授的冼玉清随校播迁香港。第二年春,目睹香港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她触景生情,绘制了此图,“如画青山,啼红鹃血。忍泪构此,用写癙忧,宁作寻常丹粉看耶”?非常可惜的是,该图真迹目前尚不知存藏于何处。但值得庆幸的是,冼玉清久历忧患后,曾汇聚该图所征集的名人题咏,刊布于1946年的《南风(广州)》杂志康乐复版第一期,让我们可以根据时人的创作探悉本图的实情,以及抗战时期避居港岛的旧体文人的家国情怀与诗词唱酬。

  冼玉清擅长绘画花鸟虫鱼,作品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普通的花鸟画,如《水仙图卷》《兰花灵芝图》等;另一种则借花鸟题材,往往深寓寄托,并借以抒发新意,如借九只鲤鱼表达颂寿之意的《九如图》,又如借北京极乐寺海棠、崇效寺牡丹以表达故国之思的《旧京春色图》。《海天踯躅图》属于后者。

  《海天踯躅图》画幅如何布置,因存藏未明,已无法详知,但该图所绘的应是杜鹃花,且运用的是没骨画法,皆可据题词探知。黄佛颐的题词:“珍丛款艳,付没骨毫端,断肠词卷。”冼玉清少年时代在江孔殷家受学于画师李凤廷,深得其画法之妙。但她后来作画时,却尽可能地兼师众长,而不专名一家,如《九如图》是仿晚清名画家高奇峰的技法,《旧京春色图》运用的则是清初名画家恽寿平的画法。又如《水仙画卷》其实包括各自独立的三幅图,分别模仿五代两宋间的名画家黄筌、赵子固、徐熙的画技,又能融入她自己的诠释和理解,因而三图清幽高洁、浑然天成,却又各自摇曳生姿、交相辉映。在《海天踯躅图》中效仿徐崇嗣所创的没骨画法,自然也是其融通诸家而不固守一端的题中应有之义。

  至于图中所绘的是杜鹃花,亦可以从题词中看出。冼玉清曾为叶恭绰绘制《高斋杜鹃花图卷》,叶恭绰有诗题之;冼玉清绘好《海天踯躅图》后,亦请叶恭绰题诗,叶恭绰为之题七律一首,还缀以跋语:“玉清女士写杜鹃画卷属题。余旅港寓园,年来鹃花盛开。曾属女士为之写照,一时题者如云。兹还以相属,因赋一律应命。人所谓比物兴怀,不觉其词之伊郁也已。”后来叶恭绰将此诗收入本集时,对此跋作了简化:“图中乃杜鹃花,别名踯躅,义取双关,寄其羁抱云。”可知,尽管只是在绘制杜鹃花,其寓意却更加深广。

  踯躅是杜鹃花的别称,这一称呼由来已久,唐代白居易有诗:“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又其《山石榴寄元九》一首自注:“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而杜鹃不仅是花名,同样也是鸟名。相传上古蜀国的君主望帝含冤死后,化为杜鹃鸟,啼血染红满山的杜鹃花,李商隐的名句“望帝春心托杜鹃”正是用了此典。杜鹃花、鸟意象因此在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故国之思。从词义上看,踯躅也常用来比喻人心下疑虑、踌躇徘徊的样子,正可用来比拟抗战爆发后流落港岛的士人感伤祖国、踌躇失志的状态。陈祖壬为此画所作题诗谓:“玉垒为郭终不保,父老深悲托啼鸟。鸟且无知何论花,花前人自哀窈窕。倚天照海红模糊,岭南一岛花所都。众中惊起不栉客,自貌踯躅流人图。”诗意中正是点出“海天踯躅”的命名,包括“花—鸟—人”这三层逐层递进的意涵。

  似犹嫌画意命名不够透彻,冼玉清还为此图作了一首调寄《高阳台》的题词,以为注脚:

  锦水魂飞,巴山泪冷,断肠愁绕珍丛。海角逢春,鹧鸪啼碎羁踪。故园花事凭谁主,怕尘香、都逐东风。望中原、一发依稀,烟雨冥濛。万方多难登临苦,揽沧江危涕,洒向长空。阅尽芳菲,幽情难诉归鸿。青山忍道非吾土,也凄然、一片啼红。更销凝、度劫文章,徒悔雕虫。

  锦水即锦江,与巴山都是四川的名胜,词意从杜鹃典故着手,由鸟及花,又契合当时抗战危局中四川大后方的现实场景。后两句从香港的春意,过渡到词人对故园的留恋与不舍,“一发”句用苏轼《澄迈驿通潮阁》“青山一发是中原”语典,衬托出词人故土沦陷、家园难归的愤懑。下阕首句化用杜甫《登高》“万方多难此登临”语典切题,再次点明时局,而“青山”句,复承照上阕,写到香港地区的春意盎然,但香港当时是英国殖民地,并非作者的故土,“忍道”二字,更将词人更深一层的凄楚和盘托出。词末“度劫”句,化用李贺《南楼》“寻章摘句老雕虫”语典,表达了词人恨不能投笔从戎以报祖国的拳拳深意。

■冼玉清故居碧琅玕馆,现处中山大学东北区。

资料图片

  广征题词 共抒爱国情怀

  此后,冼玉清曾在旅港流人及内地学者中为此图广征题词,据抗战后冼玉清的辑录,当时征集到的题跋中,还有十首词:刘景堂《蝶恋花》、袁荣法《虞美人》、黎国廉《玉楼春》、江孔殷《齐天乐》、钱振锽《金缕曲》、黄慈博《如此江山》、杨铁夫《锦缠道》、吴庠《一丛花》、冒广生《高阳台》等。此外,还有题诗九首,包括谭泽闿、周达七古各一首、叶恭绰七律一首、陈诗七绝一首、杨圻七绝四首、陈祖壬七古一首。

  抗战之前,冼玉清在广州任教时,与同仁互相唱酬,兼及画卷题词,曾形成一个较为广大的朋友圈子,其传世的《水仙图卷》《旧京春色图》题咏者皆不下数十人,多是当时国内学界鼎鼎有名的人物。抗战爆发后,这个圈子里原籍广东的一部分人也流寓到香港,因此《海天踯躅图》题咏者的绝大部分,仍是原来的一会之人。

  细品这些题赠诗词,其内容和意旨大多从冼玉清“花—鸟—人”的用典模式出发,但也常在典故运用上推陈出新,主要有二:一是刘景堂、江孔殷、吴庠在词中运用了邵雍于洛阳天津桥上听到杜鹃鸣声,而预感到天下将有大变故的事典;二是在词中使用了杜甫“我见常相拜,重是古帝魂”及汪元亮“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的语典。这些典故都与其时国势有关,反映了题词同仁们对抗战局势的忧虑。部分同仁则是抚今追昔,通过题词对沦陷国土遥寄哀思,如黎国廉:“披图我亦凄凉况,故国风尘天际想。”冒广生:“寄登临、望里佗城,瘴雨蒙蒙……荔湾花埭才抛弃,甚香江、也委残红。”又如杨圻:“苑游麋鹿无家别,国破鱼凫望帝哀。那得此间不思蜀,烟花无际宋王台。”或者借以自悲身世及逆旅,如黄佛颐:“踯躅怜予,飘零天不管。”又如杨铁夫:“问故乡、还有骊烽否。临歧踯躅,海国斜阳候。”还有的则是对冼玉清的画技诗艺叹赏有加,除前引陈祖壬诗外,叶恭绰亦谓:“一角海山成绝代,犹堪自赏出尘姿。”总之,“高人画本故国情,踯躅空余啼血声”(谭泽闿题诗句)。冼玉清的《海天踯躅图》提供了一个平台和范例,让我们知道即便在香港沦陷之前,僻居孤岛的同仁们仍在同声喁吁,借题画唱和表达自己的爱国热忱。

  冼玉清为《海天踯躅图》征集题词的活动其实持续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夏承焘《天风阁日记》曾记载“名翁示近作题冼玉清《海山踯躅图》词,念香港流人作也”。名翁即钱振锽(字名山),他将题词给夏承焘看,是在1941年12月20日,而其词中“中宵战火遮天起。叹鲰生、朝来南望,为君心悸”句意,似已涉及日寇侵占香港的战事。当月7日(当地时间),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寇随即大举进攻香港。当月25日,香港沦陷,开始了前后长达四年的日据时期,抗日战争也从此进入了更为艰难的一个阶段。

  曾在香港羁居的流人,此时最后赖以存身的孤岛亦不能宁居,或者闭门不出,或者纷纷内徙,或者径直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同仁星散,《海天踯躅图》题咏的征集似也在此后不久停止。香港沦陷后,冼玉清先是峻拒了日寇拉拢,随后即化名自香港迁居到澳门。1942年7月,岭南大学在抗战后方广东北部的曲江县仙人庙复校。冼玉清闻讯后,不顾亲友挽留,毅然从并未遭到战火侵扰的澳门冒险内迁,绕道广西,历经艰危曲折,终于抵校复课,途中并赋“国愁千叠一身遥,肯被黄花笑折腰”明志。曾经“徒悔雕虫”的冼玉清,最终以投身教育的方式,为抗日战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