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理论
2021年07月12日 07: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12日第2205期 作者:赵炎秋

  经过百年风雨与曲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关键性胜利的时刻,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集中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治党治国的纲领性文献。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接着,习近平总书记以九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引领,提出党和国家未来要着力做好的九个方面工作。“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之一。作为文艺理论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经验,构建中国自己的文学理论。

  总结历史经验,构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关键是要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同中国文学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现实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的问题。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人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他们未能建构起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体系。毛泽东汲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教训,认识到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中国革命才有可能成功。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党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他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将农民纳入革命的动力与依靠力量中来,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由此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命题。并围绕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如何为工农兵服务这一核心,讨论了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普及与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改造、文艺批评的标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构建起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促进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文艺理论方面的贡献。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