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 诗评范式的互文性
2020年09月28日 09: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8日总第2020期 作者:曹秋阳

  论诗诗作为一种古典文论,虽然采取极为感性化的诗歌体裁,但其中有许多作品如杜甫《戏为六绝句》和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等,主要品评各家各法的高低得失,论点较为清晰,判断较为明确,但在意蕴的展现上则着力不多。而《二十四诗品》典型地代表了论诗诗的另一种样式,其重点不在于品论作家、划分优劣,而只是单纯地举出二十四种不同韵味的意境,“通过一种意象或者意境的描述来暗示其所要论述的风格……也不去追溯其风格的渊源”(李建中、熊均《品与不论》)。而且,这二十四首论诗诗并非各自孤立,它们除了构建自身,也构建彼此,具有互为诠释与补充的互文特征。本文试以《自然》一品为例对之进行说明。

  历历在目 幽微深邃

  《二十四诗品》中二十四首诗的结构基本相同,我们首先以《自然》为例来看其如何给出范式。“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这八句描述出“自然”的创作方法和情状,其中前两句表现创作过程中的物我之关系,后四句描述以“自然”之法创作时的感受和益处。“其诗意与辞藻,都不是刻意去追求,而是顺其自然,随手拈来,毫不费力,犹如弯腰捡拾眼前的东西一般。”(郁沅《释〈绮丽〉与〈自然〉》)接着用“幽人空山,过雨采苹”之景语展示“自然”的情境,通过这一情境展现“自然”之作所带来的微妙审美体验。最后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升华到玄学层面,领悟万物迁变消长、往复均衡乃“自然”天道。

  由这一范式对“自然”的构建可见,其诗不是对已有文学现象的分析归纳,而是对其中对应的典范、情态、思虑、领悟等进行描述,因而不仅显示出跨越本体论、创作论、风格论和接受论等的宽泛性和含混性,且具有作者个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也因此获得了非同寻常的灵活性。“其语言的弹性和张力令人吃惊,其意蕴的丰富和开放令人回味。读者谓《二十四诗品》是品诗之美亦可,是论诗之法亦可,是品评人物亦可,是谈玄论道亦可,正所谓取譬连类,意蕴无穷,总之其内容可以通达诗里诗外,形上形下……”(丁利荣《取象与造境》)这种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成全了其“品而不论”的特色。若论“比物取象”则古代文论中的典范不胜枚举,但能通篇做到“目击道存”却不多。《二十四诗品》便是以历历在目之辞叙述幽微深邃的诗理。其每一种范式都容易使人联想到对应的诗句、对应的情境,这一方面是由于描述性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是由于诗歌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二十四种范式都通过这种感性而富有音乐美的诗性语言营构,不仅给读者带来对微妙意蕴的直观感受,且为其留下深刻的审美印象。

  相互融溶 和而不同

  在《二十四诗品》中,二十四种范式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各“品”间不仅藕断丝连,而且相互融溶、相互解释、相互构成,形成“参互成文,含而见文”的互文关系,因而呈现出散而不乱又和而不同的状态。就“自然”的旨趣而言,其也暗含在其他“品”提供的范式中,但又并未喧宾夺主。

  就“自然”来讲,首先各品写景皆基本符合“自然”之法。《雄浑》之“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纤秾》之“碧桃满树,风日水滨”,《飘逸》之“缑山之鹤,华顶之云”,等等。所描绘景色,皆目见体感而成文,信手拈来,用笔直率,正符合《自然》所描述“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的创作方法和效果。除写景之外,各“品”所描述的文学现象、感受和创作情状皆与“自然”的旨趣相融溶。《精神》结尾“妙造自然,伊谁与裁”,直接用“自然”二字入句,将盎然生气之“精神”归结于自然造化。《疏野》“惟性所宅,真取弗羁”“筑室松下,脱帽看诗”“若其天放”等,皆直指率真之性情,而“自然”“真与”的情况中,必然要有真率“疏野”之性情的主体。故《疏野》与《自然》描述的本非截然孤立的两种情状,甚至可以说是同一种情状,只是前者侧重于表现这个情状中主体性情质朴直率之真,而后者侧重于物我相合而领会自然天道之真。前者为性情之境界,后者为创作与玄悟之境界。《疏野》补充了《自然》对主体某些方面的描述,《自然》借《疏野》的主体性情进一步发展,深化主客体和谐之“道”。

  实际上不独“自然”与其他诸品之间具有如盐在水的融溶关系,如“飘逸”中可见“旷达”,亦见“流动”。“在看似松散的结构之下,‘诗品’构成了一个回环的花形结构方式,每品独立俱足,诸品之间似断实连,相续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取象与造境》)诸品相互诠释和补充的“互文”方法,使一个具有古典诗性的有机结构得以形成。

  互文互生 融于一品

  上文简要说明了《自然》的范式如何建构“自然”之“品”,以及各品之间如何通过互文相互联结并形成整体。《二十四诗品》通过这两点不仅建构了二十四个水乳交融的“品”,亦通过这二十四首诗生成了某种统括性的诗学感悟。“《二十四诗品》极力推崇道家庄子清真自然、冲淡平淡的审美主张”,“吸收继承了主张精诚、提倡自然、追求自由与崇尚情性的庄子哲学思想。”(闫月珍、李鑫《〈二十四诗品〉与庄子哲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具体表现便是各品中蕴含的冲淡自然、天人相合的“真”与“道”的旨趣,《二十四诗品》从整体上可以总括为这一“品”。只是这一“品”是微妙含混,难以言明的,故作出二十四品,互诠互文,融于一体。因此各品除了彼此互文,也总领于该统一旨趣下,并且某种程度上受其指导和解释。

  我们可以由此来看《自然》在整体中的作用。首先该诗描述了创作与领悟的情状,建构起“自然”的范式,体现了质朴自然的主张。其次由物我合一进一步感应天道流转,含有顺应其变化、将个体情志融入“道”中的倾向。最后通过与他“品”之间互文,将上述主张和倾向潜在地赋予他品,使“自然”之旨趣融溶于整部作品之中,而其自身也接受他品的补充。一方面《自然》从一个角度描述了合于“真”与“道”的领悟与创作,以此来参与建构“真”与“道”;另一方面二十四品整体所展现的“真”与“道”之总旨又协助了《自然》范式自身的建构。由此论各品,每一品都与整体的旨趣互文互生。这使《二十四诗品》作为纯用诗歌手法的论诗诗具有了与理性论著相匹敌的统一性。

  《二十四诗品》各品行文方式大同小异,而最能体现《二十四诗品》主张的便是《二十四诗品》自身。作为一种“没有判断”也“没有论证”、以诗歌为体裁的高度感性化的古典文论,《二十四诗品》由于其感性、互文和直接给出范式等特点,成功地将跨越多个现代文论领域,又可作为单一感悟的意蕴旨趣,完整清晰且富于美感地传达给读者,因此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和深刻的启发性,彰显了传统文论的独特价值。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