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的《情感与行动》一书在中国出版。此书来自舒斯特曼在复旦大学开设课程的讲稿集合,谈及多方面问题,主要包括实用主义的由来、发展和衍生状况,及身体美学在情感与行动之中如何体现。这部著作包含了独特的实用主义观念,我们也可以将之视为一种特别的实用主义行动。更进一步来说,如果我们把此书当作一种具有实用主义性质的文化实践形式,就会发现书内的观点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形式和实践展现出来,继而延伸到书外。
相对于舒斯特曼的其他英文著作而言,《情感与行动》英文原版的阙如包含了一个特殊的可能性,即英文表述如何进入汉语空间,并成为汉语表述的一部分。舒斯特曼的思想近年来被译为汉语,他对中国文化逐步深入的理解不断延展了实用主义和身体美学的解释范围。因而,这就促使我们将之视作一个特殊的文化行动标本。
舒斯特曼所进行的文化行动,可能与他对整个国际文化的理解密切相关,也与其身体美学思想在中国得到重视密切相关。在这里,我们不妨把这一行动客体化,不去考察作者的个人意愿,而是仅仅把这一书写行为对象化,把一个个体的具体情感和行动转化为一个以个体为标志的跨文化的情感与行动。在舒斯特曼的书写中,我们看到的正是这样一种文化行动。任何两种文化相遇,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具体而特殊的差异。这样的文化差异只能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填补。差异本身是文化沟通的自然现象,没有差异的所谓理想状态并不存在。在各种不同而具体的文化沟通之中,不断发生着文化的碰撞与互融。因此,我们不妨以实用主义的方式来对待具体的文化交融行动。这一方式多从具体的个体化行动来探寻文化交流的道路——无疑,这样的观念是实用主义的,是以具体情境为准绳,依据具体的文化情境展开交流对话。在实用主义者看来,文化个体进入另外一种文化时会发生相应的言说与倾听,由此形成风格各异的具体的文化行动。
在《情感与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混杂的文化态度,一方面是英语表述,另一方面又只存在汉语版本。这是英语与汉语学术表述的特殊例子,它出自具体的情况,并由于一个具体情况而形成了特殊表述态度。舒斯特曼本人认可这样一种实用主义的方式,他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在不同的文化建议中寻找文化交融的可能性,这被他命名为实用主义之道。实用主义之道是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主张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寻找实际的方向。因而,张宝贵将舒斯特曼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进行比较,并将实践落实为生活实践,这一点是独具慧眼的(张宝贵《生活成为艺术的可能性——马克思与舒斯特曼生活美学思想之比照》,《外国美学》2018年第2期)。从这一角度来说,舒斯特曼的思考具有实践性质:先行动起来,在行动当中寻找默会沟通之处,然后再进行描画和反思。这是应对文化差异性的一种实际态度。
当然,任何一种文化沟通都需要中介,语言就是这样的中介。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好的沟通无疑需要好的译者,优秀的译者可以让文化沟通的实用主义道路变成现实,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情感与行动》译者高砚平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一努力不仅表现在文本翻译的雅致和准确,同时也表现在翻译过程中对英语把握的准确与汉语转译的准确均衡,这些均反映出译者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在这一译作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文化转运者在搭建中西交融的文化行动中所起的勾连作用。
在翻译中,会有多种英文词汇对应于“情感”一词。情感一词在中文里的含义一般比较宽泛,指一切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人的内在感受。而在英文中,有很多不同的有关“情感”的表达,它们的含义相对狭窄一些,因此不能不考究用词问题。在《情感与行动》一书中,情感一词对应的英文是affect,它往往指缘于某物、有感而发。这里译为情感,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几个英文词做好区分,比如,emotion在这里译为情绪,它往往带有不确定的性质。这两个译词的确定为我们把握情感问题奠定了基础,然而此处涉及的另外一个词feeling却又会带来不少麻烦。在一般的中文翻译中,情感所对应的英文词往往就是feeling,但是汉语中的情感一词偏重于有感而发这一层意思,或者偏向于情绪,因此把feeling、emotion、affect一概译为“情感”明显不妥。译者将feeling译为“感受”,这是一个更妥当的译法,当然这样的译法并非译者首创。在目前的学术翻译中,这样的观点虽然还属少数,但译者在翻译运用方面的实践是非常自觉的,翻译经验也非常丰富。在其另外一本与此话题密切相关的译作《感受与形式》中,译者把feeling有意识地译为“感受”,“所谓‘感受’(feeling),意指‘生命感受’(vital feeling),扩展而言,是指人类所能感受到的一切,也就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所能产生和体验到的普遍感受”(王柯平“代译者的话”,《感受与形式》,高艳萍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相信这样一种翻译不久后便会替代旧的翻译,逐渐成为翻译界的共识。
实用主义的道路是细致的、具身化的。在文化交流中,不同文化观念、思想观念的沟通要体现在细节中,翻译细节就是具体的实用主义行动。翻译需要耐心商量,细心琢磨,对关键的译词提出中肯看法,并且有理有据地举出相关例证。如果没有一个个具体的翻译行动作为沟通的中介,文化观念的交流也就难以达成。因而,当我们把文化翻译视为文化沟通行动的有机部分时,就能够在优秀翻译者的一系列努力中,在作者的陈述和双向文化的把握中,在接受者的理解和创造性接受中,在译者严谨的“桥梁”复原与搭建中,看到文化沟通的实用主义之道。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