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是人类的本质特征
2020年08月24日 09: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24日总第1995期 作者:赵琪/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8月20日,“对话”网刊发了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Leeds Beckett University)心理学学者史蒂夫·泰勒(Steve Taylor)的文章。

  在这篇《人类不是天生自私——我们实际上可以合作》(Humans aren’t inherently selfish– we’re actually hardwired to work together)的文章中,泰勒提到,长期以来,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一直饱受争论。之前有人认为,如果我们善待他人,那是因为我们别有用心;如果我们表现出善良,则是我们成功控制了与生俱来的自私和残忍。

  这种对人性的悲观看法源自英国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自私的基因》。该书自问世后大受欢迎,是因为它呼应了20世纪晚期盛行的社会竞争和个人主义精神。道金斯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切入,研究了史前时期的人类。他认为,由于人类获取生存资源有限,敌对群体之间必然会存在竞争和冲突。

  虽然道金斯的逻辑看起来有些道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泰勒表示,据估算,1.5万年前世界人口还不到50万。在人口非常稀少的情况下,人类族群在狩猎或采集活动中,似乎不太可能出现竞争。与史前人类生活方式相同的现代狩猎—采集群体(contemporary hunter-gatherer groups)也表现出平等主义特征。这些群体中的个体,不会积累自己的财产,而是更愿意与他人分享。例如,非洲南部的昆人,在打猎前会交换箭支。最终清点猎物时,收获归于箭支的所有者,而非射中猎物的人。在这个群体中,如果一个人表现出霸道或傲慢,会遭到其他成员的排斥。

  综上,泰勒认为,人类本质上并不是自私的,其所展现出来的负面特征,受到了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是后天形成的。人性中,“善”的一面比“恶”的一面更根深蒂固,因此,世界上大多数人还是乐于与他人合作,推崇平等主义及利他精神的。

  (赵琪/编译)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