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2020年08月24日 08: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24日总第1995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张译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著作。围绕完善与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主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深刻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辛向阳认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就要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三个是”: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与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三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第一个“是”阐明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根本性质;第二个“是”阐明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鲜明特征;第三个“是”阐明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巨大作用。

  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成就“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表示,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不断积淀理论的、历史的、现实的、民心的基础,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斗争中,“中国之治”的刚性与韧性协调均衡、强劲有力,优势更加显著。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认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构成“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制度和政策的抓落实、促成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大量制度执行的中国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执行理论。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曲延春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决定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夯实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

  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陈振明表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国家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前提、基础和依据;国家治理是国家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与实现方式。把握和处理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夯实国家治理及公共治理的制度基础。这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前提条件。

  夏锦文认为,从国家制度角度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构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的依据,中国国家治理体系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和效果。国家治理的成效和规律不断凝练、固化,形成新的制度内容,推动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史云贵看来,国家制度决定国家治理体系,而国家治理体系既基于国家制度、落实国家制度,又在自身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国家制度。首先,国家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本依据,国家治理活动应依照国家制度进行。其次,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制度的集中体现,是把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基本载体,也是国家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具象化。最后,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规则系统。制度是治理的基础,而治理依赖制度进行。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互动共进中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颜晓峰看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从制度自觉到治理自觉、从制度功能到治理效能、从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转化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得到进一步增强和彰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党对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和创新的全面领导,保证了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与创新的正确方向。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巩固和发展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保证了国体和政体的高度统一,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高度协调。三是从制度层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相互融合、制度能力与治理能力相互增强,保证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四是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着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持续有序运行。

  在曲延春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工作和活动的依据和根本,也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而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取得各项事业新的进步,必须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展开,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辛向阳认为,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应从五个方面出发。一是要不断推进制度完善,建构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基本前提。二是要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三是要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制度的崇尚感,使得民众敬畏制度、自觉遵守制度。四是要提升干部的治理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决策能力、预警能力、应对风险能力等。五是在国家治理效能发挥的过程中,不断构建治理效能得以发挥的具体体制机制。

  对于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表示,第一,制度优势要转化为社会共识,社会共识是制度能否很好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第二,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第三,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实施路径。此外,要实现治理理念时代化、治理目标合理化、治理体系科学化、治理方式智能化、治理功能实效化。

  在夏锦文看来,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在坚持和巩固上筑牢根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夯实“中国之治”的思想基础和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中国之治”的最大优势和根本命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中国之治”的根本立场和动力源泉。二是在完善和发展上守正创新。在制度建设上“坚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全面系统地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强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与集成,不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三是在遵守和执行上求质求效。要强化制度意识,通过广泛的制度法治教育和宣传引导,推动制度意识不断深化,把制度认知转化为制度认同、内化为制度自信,强化遵守和执行的自觉。

  当前,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就是要通过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史云贵认为,第一,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制度体系。第二,必须与时俱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第三,必须与时俱进完善公共政策,以公共政策效能推进国家治理效能。第四,要统筹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协同治理、源头治理的关系,形成“共治”的制度优势,发挥好制度谱系的合力。

  颜晓峰表示,首先,制度是治理之本,依靠制度进行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治理制度化,最重要的是要依法治理,全面依法治国是治理制度化的现代化目标。其次,规范是治理之要,推进规范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点。再次,程序是治理之道,依照程序实现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在于强化制度执行力。陈振明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须以解决制度执行中的问题为导向,从执行主体能力强化、制度执行体制机制改革、执行过程环节协调、执行工具或技术改进等方面入手,力戒制度执行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消除影响制度有效执行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