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期文学的版本研究
2020年05月11日 08: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11日第1922期 作者:罗先海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尤其是重要作家作品是当代中国最为活跃的文化因子之一,也是国际交往中提升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持续不断的海外传播及成效,更是我国综合国力在文化、文学方面进步的体现。改革开放40余年来,在文学主题、题材、观念、技法、风格及思潮与流派等方面,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作品都得到了及时的跟踪和研究。但受社会环境、市场经济、文化心理、艺术审美、传播载体、印刷技术及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作家本人修改或重写作品而出现不同版本的现象,却较少引起研究者重视。

  提供一手研究资料

  不可否认,研究新时期文学的修改与版本问题首先需克服一些实际困难。因为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还未定型,作家大多健在,其作品还未最终定稿,而且文本汇校和整理工作量大。如果将汇校的异文成果出版成汇校本,作家不一定支持,已故作家的家属也不一定理解。但是中外版本学、校勘学已有悠久的历史,其成果是很多领域展开进一步研究的基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转向以来,学界持续不断地对新文学版本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新时期文学中也具有较多的作品修改现象和不同版本大量存在的事实。包括新时期在内的当代文学文本整理工作的实践价值和学术价值潜力巨大,值得我们抓紧时间去做。

  从历史来看,中国古籍版本学和西方现代校勘学之所以能发展为比较成熟的文本整理的学问,固然与中外历史上文学先贤创作并流传下来的经典文本有关,这些文本值得研究和传播;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因为时间久远和传播流散,不同时段或特殊时代的经典版本已很难或无从查考。因为稀缺可能造成文脉传承的断裂,所以很多古籍经典的版本研究都是在一种抢救性、修复性的背景下完成的。

  如今很多经典古籍版本已成绝响。随着时间推移,很多新文学作品版本也难觅踪迹以致无法准确梳理考证。而以同时代人身份考证新时期重要作家作品的版本变迁,不仅因时间靠近易于获取资料,也是由于版本研究本身可成为一种文学批评的视角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还能为经典作品在后世的传播积累准确的版本资料。若待新时期重要作家的作品将来成为“古籍”后才意识到其版本价值,再进行文本汇校、整理和研究,可能会更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一定比当下从事这项工作更好。

  从当下来看,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名作存在不同版本已成为一个显在的文学现象,也造成了作品版本难以搜集和辨认的难题。比如,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有四个不同版本,陈忠实的《白鹿原》包括手稿本也有四个版本,麦家的《暗算》有四五个不同版本,金宇澄的《繁花》短短四五年间也出了四个不同版本,而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正式出版的就有三个不同版本,加上手抄本的话,有近十个不同版本。

  普通读者肯定大多不知道这些重要作家作品的版本差异,专业读者或研究人员也未必都能厘清这些研究对象的版本源流和文本变化。而这些差异和变化又都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修小改。从内容上说,不同版本的篇幅差距最大的达二三十万字之多,而上万字甚至几万字的差异则比比皆是,而且很多修改异文都是涉及作家创作心理、反映作品思想艺术特征、体现时代社会变迁的重要信息和资料。这些异文都是深藏于不同版本中未被揭示出的文本“秘密”,是开展作家作品研究新的一手资料,还可成为创作学、语言学、阐释学、传播学等邻近学科共享的资料源,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丰富问题意识和方法论

  此外,新时期文学中重要作家作品的版本汇校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学术实践问题。当下很多作家不重视手稿或修改稿留存,出版机构也不注重初版本档案保管,而进入网络时代后,作家的电子初稿本很可能早已消失难觅,不同版本的文本搜集和整理工作很难完整进行。因此,版本汇校工作亟待开展。

  新时期重要作家作品的版本演变往往并不是个别文字上的歧异,而是涉及人物形象的延续、增加或重新塑造,情节、人物命运的改写,作家创作态度、立场的变化等问题。对这些文学文本进行汇校整理,不仅可使这些异文成为学术研究的一手资料,还能进一步探讨不同文本修改与评奖机制、市场运作、商业因素、地域文化、网络媒介及作家自我艺术完善之间的复杂关系。如能在作品定稿后出版汇校本(或校读记)成果,也可为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一个能反映其源流变化的传世文本。这样的汇校本不仅具有独立的学术价值,更应成为整个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和支撑工作。

  新时期重要作家作品的版本汇校与文本演变研究,还能为历史化的文学批评或文学史写作提供可靠的史料信息。这里所说的历史化文学批评是相对于现场文学批评而言的。而文本汇校、整理与文学批评紧密关联,其指向的也是历史化文学批评。

  当一部作品刚刚在杂志初刊或出版社初版时,及时开展的现场文学批评的版本所指自然很明确。但当作品因各种原因有了众多修改本时,在或长或短的历史化语境中,批评的版本所指问题就会随之而来。此时的文学批评,要么版本所指笼统,从众多版本中任选一个以此统指该作品;要么就是版本互串,将对一部作品某个版本的阅读印象强加于另一版本。这些现象会严重影响文学批评的严谨性。

  对新时期重要作家作品进行版本汇校与文本演变的考察是一项有益于历史化文学批评、文学史叙述、文学经典化研究的重要工作。同时,以不同版本的修改异文为基础,还能进行作家作品的深度研究,聚焦作家修改或作品重写的学理特征、核心现象、影响因素及文本变异,并探讨“版本批评”的当代学术价值;也可推动新时期文学研究从以往偏重于对作家作品主题、文本内容、创作手法及思潮流派等的探讨,转向对作家修改或作品重写并再版的版(文)本考察,从而进一步丰富当代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