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治理体系 发挥制度优势
2020年05月08日 05: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8日第1921期 作者:本报记者 段丹洁 张译心

  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围绕如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等重大课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彰显“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表示,正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动员、组织和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科学防控、治病救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才能形成抗疫的强大合力。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雷晓康认为,面对疫情,我们充分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全方位高效动员,人民万众一心,形成抗击风险合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为抗击疫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谈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我国漂亮地打赢了人类社会风险治理的一场大型战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新冠肺炎疫情,既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意外突发状况,也是检验一个国家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典型实例。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实现了准确快速决策部署、及时有效调配资源、各部门地区协调合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实现了复工复产。这是我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最有力的体现。
  
  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赵建军表示,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党引领明确的政治方向、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统领先进的组织建设、凝聚强大的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坚决维护和实现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虞义华看来,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前提。疫情期间,党中央迅速作出总体研判、总体部署和总体指挥,表现出及时反应力、资源整合力和强大执行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治国理念,彰显了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在抗疫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双向互动、同向发力,合理划分责任和权利,形成既规范高效又充满活力的良性互动机制和破解难题的动力系统。地方政府之间携手合作,建立省际对口支援机制,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有效机制,这也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

  “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党政军民学‘一盘棋’,形成了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协同配合的运行机制和社会氛围,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史云贵谈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前所未有的严峻风险挑战,对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我国各方面制度、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6日召开会议,要求及时总结和运用好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围绕暴露出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理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张德勇看来,针对处理重大公共风险、健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以及提升地方治理能力等问题,应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从而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强化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体制和能力建设。尽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应对外部各种可能的风险挑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健全强有力的行政系统,切实提升地方各级政府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对于如何创新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雷晓康提出,一方面,要强化党的基层嵌入,完善社区应急兜底功能。党组织下沉基层社区,做好决策监督、项目监督以及公共资金落实监督。另一方面,在应对重大危机事件时,提升信息沟通效率,对信息上报流程时效、发布主体与平台、虚假信息处置方式、大数据技术运用等方面,予以规范化和制度化。

  史云贵认为,要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尤其要尽快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健全中央统筹协调、属地负责、各方协同的整体性应急治理体系。完善应急物流体系,研究制定加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政策体系,提升风险应对和应急保障能力。此外,还应健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应急管理人才队伍。

  支振锋表示,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们应提升舆论宣传和议程设置能力,改进和完善生物安全法治体系,共建社会文明生活新风尚。

  在赵建军看来,加强危机治理,推进治理现代化,是与党的坚强领导、治理理念的创新、组织和制度体系的完善、应急响应的及时有效相联系的。面对风险冲击,应进一步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要提高社会风险信息的感知能力,完善突发重大事件预警机制。建构合理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强化重大卫生事件防控机制。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完善和强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