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社会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2020年05月11日 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11日第1922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吴屹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稳步发展。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工作的学科和专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服务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工作在学科建设、实务转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开展民生服务、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的社会工作应进一步加强体系与制度建设,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教授关信平表示,我国社会工作的学科体系、教学科研体系已初步建立,本科教材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工作师等相关职业水平认证考试日益成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对社会工作相关领域的服务规模和质量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体系,培养更多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投入到社会建设中来,进而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健康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教授范斌表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迅速,社会工作教育体系逐渐成熟。同时,社会工作已深度融入“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社会治理”等国家战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社会工作改革,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顾东辉认为,我国社会工作在理论体系建设、伦理规范确立、专业组织设立、获得社会认同等方面发展较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可以助力疏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体现中国风格、打造中国话语的需要。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彭华民表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萌芽与初创、民政社会工作、专业化与本土化三个阶段。推进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建设,建构本土社会工作理论话语体系和支持体系,是社会工作发展必须坚持的方向。建立社会工作的独立学科地位,需要关注专业自主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即社会工作学科准入的专业自主性、社会工作高等教育的专业自主性、社会工作专业成果发表的专业自主性、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的专业自主性、社会工作学科知识基础建立的自主性、社会工作学科独有的伦理守则、社会工作学科从业者的专业报酬。

  建构能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体系

  对于我国社会工作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关信平认为,一是理论体系不够成熟,主要以学习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为主,依托本土的实践理论发展不足。二是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没有形成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或明显的专业优势。三是社会工作师资力量不够强大,部分教师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四是专业实习督导能力不足。解决目前面临的难题,需要将国际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前沿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注重将本土的优秀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重视社会工作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提高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督导、论文研究、专业实习等各个环节的质量。

  “社会工作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范斌表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十分关键,体现着学科的发展水平。理论体系越是系统、合理、科学,在实践上就越有解释力和预测力。因此,我们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概念和逻辑机制供给研究,同时立足中国特色,注重本土化研究,建构能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体系,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彰显社会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顾东辉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应该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作为追求。要实现这一目标,一要明确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社群区位。二要兼顾外来经验的本土化和本土实践的规范化。三要积极倡导自力更生的本土文化。四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建设的国家元素。五要发挥社会工作各主体的功能,扩大和深化与相关各方的联动协同,进而实现增进人民福祉、推动社会发展的专业目标。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