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
2019年08月23日 09: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23日第1763期 作者:何德旭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自然是经济体系的核心。而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着力打造现代金融体系这一“核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要通过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从而实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现代金融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标志,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完善以及运行效率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金融体系是建立在现代金融市场基础之上的,由专门的体制、机制、制度、法律等规范资金、资本与资产流动的一个基本框架,具有支付清算、金融资源配置、信息传递、资产定价、风险转移与财富管理等基本功能。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和安全高效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求。强大的持续经营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政策传导能力、资产定价能力、资本流动能力、发展创新能力以及风险防控能力等构成现代金融体系成熟的标志。基于这些功能,现代金融体系有助于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推进技术革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打造现代金融体系,从其内在要求而言,有必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着力点。

  完善现代金融制度

  现代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是金融本质和金融规律的根本体现,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本准则。虽然学术界对于金融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分歧,但现代金融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还是明确、清晰的。

  一是法治原则。法律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规则,法律制度的健全程度决定着金融的公平性和开放性,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必须建立公平有效的法律环境。构建有效的法律体系重在明确金融市场运行规则、提高金融市场参与程度、明确市场主体的行为责任、提高信息披露水平、落实风险行为的法律责任,对违反法律规则、造成风险的行为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风险自担原则。在进行风险提示、规范信息披露的基础上,遵循风险自担原则,减少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冒险冲动和成本转嫁行为。三是适度竞争原则。鼓励金融机构在控制自身风险的前提下创新发展,实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多元化、综合化发展。同时,金融具有内生的不稳定性特征,必须借助于政府外力(政策和制度设计),保持金融体系发展速度与其风险控制能力相匹配。现代金融制度主要包括:金融监管制度、金融发展制度和金融稳定制度。金融监管制度界定金融准入、经营资格、业务范围、信息披露、市场监督等内容,现代金融监管制度应当是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金融经营模式、金融竞争程度、金融市场行为,要针对金融风险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监测全部资金流动,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规范金融运行;金融发展制度约束金融体系发展速度和创新节奏,现代金融发展制度在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需求积极创新的同时,还必须设计相应的信息披露说明、关键风险提示等内容;金融稳定制度界定了金融风险监测管理途径、金融风险防范及化解规则,现代金融稳定制度必须能够消除救助预期和风险转嫁预期,同时还具有更强的激发金融市场主体活力、效率和弹性的能力。

  优化现代金融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基于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这一出发点,现代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顺应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业务的融合发展,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合规发展和业务创新,促进金融科技在各个业务领域的普及,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发展。要优化金融机构的行业和地区布局,构建和完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业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完善银行业组织体系,促进证券业机构规范发展,鼓励保险业机构创新发展,继续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尤其是要发挥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所具有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促进股票市场创新与规范,丰富债券市场产品和层次,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降低金融市场相关业务的准入门槛,引入国外成熟专业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引入优质外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鲶鱼效应,在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金融行业的竞争力。

  充实现代金融产品

  一是要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各类资本中介各司其职、涵盖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线,覆盖实体经济的不同细分需求,为实现实体经济“血液”的良好循环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针对当下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产品体系过度依赖于稳定现金流的固有缺陷,结合创新创意产业有形资产价值低、现金流波动差异大的特点,以更有利于创新型企业融资的“轻盈利、重技术、重研发”原则,优化乃至创新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升级。三是要面向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所提出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积极探索新产品、新渠道、新模式,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

  有必要强调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要,同时也为自身长远发展,金融机构都应该着力提升发现和挖掘符合消费者、投资者要求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能力。要借助高科技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了解、分析、掌握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不断发掘金融服务新需要;对金融消费者做结构性分析,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金融服务需求,建立和不断完善多层次、结构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尤其要关注民生领域,摸清该领域金融服务供求痛点,发掘民生类金融服务新需要;同时还要发掘服务场景,创新服务模式。

  完善现代金融基础设施

  要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增强金融运行的规范性;规范金融会计统计制度,提高金融业信息化水平;建设金融人才队伍,保障金融体系安全高效运行。具体而言,要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稳妥推进注册制改革,以更完善的准入和淘汰机制提升资本市场的活力;严格信息披露,完善市场合理估值体系,引导资金参与长期投资,构建明确、专业的问责机制、集体诉讼制度、辩方举证制度以及和解制度等,推动形成法规约束、市场自律、社会监督相得益彰的市场秩序,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融资渠道、价值发现机制、风险分担机制以及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及信用增进机制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推动形成完备、专业的征信体系,切实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实体经济征信及融资成本。

  总之,现代金融体系应是一个普惠的,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绿色、开放、数字化的金融体系,将有助于推动解决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