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2019年08月23日 08: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23日第1763期 作者:赵徐州

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二十四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理论创新、实践成就和历史经验,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特别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8月17—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承办的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二十四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来自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新中国70年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展开深入研讨。

  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新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京清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新中国成立7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王京清提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王京清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我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努力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要在学习阐释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走在前面,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有新高度,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作表率,在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上有新作为,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上有新担当,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新贡献。

  促进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白玉刚在致辞中说,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70年来始终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地区实践紧密结合开创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探索具体实现方式,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为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作出了特殊重要贡献。

  白玉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相关课题研究,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全面战略合作,筹备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战略合作办公室,全力推动省院合作;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和理论提升,共建草原文化研究机构,搭建“草原文化”国际论坛,合作建设内蒙古北方历史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建立交流合作和服务保障机制,积极搭建平台,建立联系服务机制,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

  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在发言时提出,新中国70年成功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新中国70年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

  姜辉表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和期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重大,必将开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新局面,开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大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阶段性,呈现出形态化、样态化的特点。我国史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研究空前繁荣,取得了积极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提出,梳理和总结70年来我国史学领域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方法,加强对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历史发展规律、历史演化基因的研究,强化对以往国家传统治理经验的总结,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是今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认知中国的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应当注重和加强对历史理论的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把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作出具有新时代价值和特殊标识的理论贡献。

  与会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自身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开辟了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内蒙古的团结进步、繁荣发展,不仅为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实践经验,也为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走进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报记者 赵徐州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